《易》之概貌
《易》即《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一说分别作于夏商周三个朝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也即现代通常所说的易经。其也是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bǔshì))”。“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1】”。所谓《三坟》指的就是古《易》(注:也多指伏羲、神农、皇帝这三皇的所著古典)。
《易经》由伏羲画卦象,周文王著卦辞,周公补爻辞,孔子注“十翼(易传)”。它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注:【1】三坟: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以三坟(“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传成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见此等文籍,当时确有,孔子据以修订,而名为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