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花 Hónghuā(《新修本草》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主产于河南、新疆、四川。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本品气微香,味微苦。以色红黄、鲜艳、质柔软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温。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应用】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恶露不行 本品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温通之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力强,是妇科瘀血阻滞之经产病的常用药。治妇人腹中血气刺痛,可单用本品加酒煎服,如红蓝花酒(《金匮要略》);治经闭痛经,常配伍桃仁、当归、川芎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丹参、蒲黄、牡丹皮等。 2.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胸胁刺痛,癥瘕痞块 本品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治胸痹心痛,常配伍桂枝、瓜蒌、丹参等药;治瘀滞腹痛,常配伍桃仁、川芎、牛膝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胁肋刺痛,常配伍桃仁、柴胡、大黄等,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3.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本品善于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伍血竭、麝香等,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治疗疮疡肿痛,可与当归、赤芍、重楼等药同用。 4.热郁血瘀,斑疹色暗 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瘀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伍当归、葛根、牛蒡子等,如当归红花饮(《麻科活人书》)。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素,红花苷等;酚类成分:绿原酸,咖啡酸等;脂肪酸类成分:棕榈酸、月桂酸等;挥发性成分:马鞭烯酮,桂皮酸甲酯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羟基红花黄素A(C27H32O16)不得少于1.0%,山柰素(C15H10O6)不得少于0.050%。 2.药理作用 红花黄色素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对抗心律失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红花注射液、醇提物、红花苷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红花煎剂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此外,红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 附药:西红花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又名“藏红花”“番红花”。主产于西班牙,我国上海已引种成功。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功能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适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1~3g,煎服或沸水泡服。孕妇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