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安徽药材》:"治膀胱结石。" 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腮腺炎)。" ⑩《陆川本草》:"消肿止痛,破积。治妇人小腹痛。" ⑾《贵阳民间药草》:"治红崩带下,肺结核。" ⑿《浙江民间草药》:"治高血压。" ⒀《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黄疸,肺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洒,捣汁。外用:捣敷或绞汁涂。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凡阴疽诸毒,脾虚泄泻者,忌捣汁生服。" 复方①治黄疸、臌胀:连钱草七至八钱,白茅根、车前草各四至五钱,荷包草五钱。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肾炎水肿:连钱草、萹蓄草各一两,荠菜花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利小便,治膀胱结石:连钱草、龙须草、车前草各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疟疾:㈠疟发前用连钱草七叶为丸塞鼻中。(《质问本草》) ㈡连钱草一两五钱至三两。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⑤治伤风咳嗽:鲜连钱草五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洗净),冰糖半两。酌加开水,炖一小时,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胎咳、子肿:团经药、尖惊药、大苋菜、花蝴蝶各三至五钱。炖肉或鸡吃。 ⑦治白带:团经药五钱,杜仲三钱,木通一钱五分。煎水加白糖服。 ⑧治月经不调,小腹作胀:团经药、对叶莲各三钱,大叶艾二钱。泡酒吃。 ⑨治风湿性关节炎:团经药,捶绒酒炒热,外敷。(⑥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⑩治小儿疳积:连钱草三钱,加动物肝脏适量,炖汁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⑾治疮疖、腮腺炎、皮肤撞伤青肿:鲜连钱草捣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白虎丹:鲜车前草、遍地香。洗净捣烂,少加白酒,绞取汁,鹅毛蘸搽患处。(《祝穆试效方》) ⒀治湿疹、脓庖疮。稻田皮炎:鲜连钱草、野菊花各半斤。加水煮沸,乘热反复擦洗患处(有脓疱者必须挑破脓疱),再用痱子粉或牙粉撒布溃破处,每天一次。如三次见效不显,可加木槿皮或叶半斤同煎洗。(《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⒁治疮疥:钹儿草,加盐少许,搓熟频擦,全化,然后洗浴。若用煎冼,反不见效。(《救生苦海》) ⒂治蛇咬:连钱草生药鲜吃,并捣烂敷伤口。(《浙江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腮腺炎 将连钱草洗净,加少量食盐捣烂,敷于肿处,不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均须两侧同时敷药。治疗50例,全部治愈;腮腺肿大消退及体温下降平均为12小时。 ②治疗烧伤 新鲜连钱草1把,洗净,用较厚的黄草纸包2~3层,水中浸湿后置旺火中烤熟,约20~30分钟取出,去纸,乘热将药草揉烂绞汁,盛于杯中,用消毒鸭毛蘸药汁涂搽伤面,每天搽数次至数十次,以保持伤面湿润为度;伤势严重的,药汁中加入适量冰片或麝香(研成细粉),可加速痊愈(但加麝香每易遗留瘢痕);如创面感染化脓,须先经清洗消毒处理,然后搽药。治疗Ⅱ、Ⅲ度烧伤30例,烧伤面积1~30%不等,其中已感染化脓者17例,引起全身症状者3例。结果均治愈,且无功能障碍。制药时要注意掌握火候,药草既要充分烤熟,但亦不能烤焦,否则将无法绞汁。治疗时创面要暴露,不能覆盖,也不能和其它药物混合施治;涂药汁时最好用鸭毛,如用棉花,其纤维每易脱落,可能影响创面愈合。在治疗期间,忌食豆荚、丝瓜、鸡蛋、鱼类等食物。 备注各地称"金钱草"供药用的植物,除本种外尚有下列几种: ①报春花科过路黄,详"大金钱草"条。 ②旋花科马蹄金,详"小金钱草"条。 ③伞形科白毛天胡荽和天胡荽,详"江西金钱草"条。 ④豆科金钱草,详"广东金钱草"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钱草拼音Jīn Qián Cǎo 别名神仙对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大金钱草、对坐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遍地黄、黄花过路草、龙鳞片、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莲 出处本品首载于《百草镜》,名"神仙对坐草",云:"此草清明时发苗,高尺许,生山湿阴处。叶似鹅肠草,对节,立夏时开小花,三月采,过时无。"《纲目拾遗》中亦载有"神仙对坐草"曰:"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两叶相对,青圆似佛耳草,夏开小黄花,每节间有二朵,故名。"《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过路黄"之二,曰:"过路黄,江西坡膛多有之。铺地拖蔓,叶如豆叶,对生附茎。叶间春开五尖瓣黄花,绿跗尖长,与叶并茁。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 采收和储藏:栽种当年9-10月收获。以后每年收获两次,第1次在6月,第2次在9月。用镰刀割取,留茬10cm左右,以利萌发。割下的全株,除去杂草,用水洗净,晒干或烘干即成。 原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茎柔弱,平卧延伸,长20-60cm,表面灰绿色或带红紫色,全株无毛或被疏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无柄腺体,下部节间较短,常发出不定根,中部节间长1.5-5(-10)cm。叶对生;叶柄长1-3cm,无毛;叶片卵圆形、近圆形以至肾圆形,长(1.5-)2-6(-8)cm,宽1-4(-6)cm,先端锐尖或圆钝以至圆形,基部截形至浅心形,稍肉质,透光可见密布的透明腺条,干时腺条变黑色,两面无毛,有腺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5cm,通常不超过叶长,花梗幼嫩时稍有毛,多少具褐色无柄腺体;花萼长(4-)5-7(-10)mm,5深裂,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以至线形或上部稍扩大而近匙形,先端锐尖或稍钝,无毛,被柔毛或仅边缘具缘毛。花冠黄色,辐状钟形,长7-15mm,5深裂,基部合生部分长2-4mm,裂片狭卵形以至近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具黑色长腺条;雄蕊5,花丝长6-8mm,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药卵圆形,长1-1.5mm;子房卵球形,花柱长6-8mm。蒴果球形,直径3-5mm,无毛,有稀疏黑色腺条,瓣裂。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土坡路边、沟边及林缘较阴湿处,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300m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阴凉、湿润环境,不耐寒。适宜肥沃疏松、腐殖质较多的砂质壤上。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或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因种有硬实性,一般硬实率为40%-90%,播种前需用砂磨3-5分钟或在80-90℃热水中浸2-3分钟,可明显提高发芽率。 2.2.扦插繁殖:因种子很小,不易采集,苗期生长缓慢,故生产上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南方在5-6月,北方在7-8月植株生长茂盛时,将匍匐茎剪下,每3-4节剪成一段,作为插条。在整好的畦上,按行株距各约20cm开浅窝,每穴栽插2根,入土2-3节,露出地面1-2节,用上压紧,然后盖拌有人畜粪尿的重土1层,约1.5cm厚。扦插后,如天旱无雨,要浇水保苗,以利成活。 田间管理 在发出新叶时,要施清淡人畜粪水1次,如有缺苗,要及时剪取较长插条补苗,蔓长20cm左右时,中耕除草1次,培土1次,并追肥1次。每1hm(2)每次施清淡人畜粪尿15000kg左右。在秋季收获后,也要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以后每年3-4月及每次收获后,都进行中耕除草和追人畜粪尿1次。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蛞蝓及蜗牛,可在早晨撤生石灰粉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