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筋手法是由推拿按摩手法组成。手法内容丰富,流派较多,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将传统的理筋手法结合临床实际,重点加以讲述。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理筋手法是治疗筋伤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法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点: 1.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手法按摩能解除血管、筋肉的痉挛,增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瘀血的吸收,达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目的,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 2.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通过推拿按摩,能起到舒展和放松肌肉筋络的效应,使患部脉络通畅,疼痛减轻,从而能解除由于损伤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 3.理顺筋络,整复错位 理筋手法能使跌仆闪挫所造成的“筋出槽、骨错缝”得到整复。临床上常用于外伤所造成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组织的破裂、滑脱及关节半脱位,起捋顺、整复、归位的作用。 4.松解粘连,通利关节 理筋手法能活血散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可使紧张僵硬的组织恢复正常。临床上对于组织粘连、关节功能障碍者,可用弹拨和关节活络手法,再配合练功活动,使粘连松解,关节功能逐渐得以恢复正常。 5.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理筋手法可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从而调整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恢复肢体的功能。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 根据理筋手法具体作用部位、功用及操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舒筋通络法和活络关节法。 1.舒筋通络法 是术者利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患者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现将临床常用的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功用及其适应证介绍如下: (1)按摩法 根据手法轻重一般可分为轻度按摩和深度按摩两种。 ①轻度按摩法:又称浅按摩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指腹放在患处,轻柔缓慢地用力做来回直线形或圆形的抚摩动作(图4-13)。 图4-13 浅按摩法 ①单手按摩法;②双手按摩法 动作要领:按摩时动作要轻柔和谐,动作要缓慢。 功用:有消瘀退肿、镇静止痛的功效,并能缓解肌肉紧张疼痛。 适应证:在一般理筋手法开始和结束时应用,适合全身各部位,以胸腹胁肋处损伤较为常用。 ②深部按摩法:又称推摩法,用手指、掌根及全掌施行推摩理筋手法,也可用双手重叠在一起操作,按摩部位要深,力量要大,要求力的作用直达深部软组织(图4-14)。 动作要领:摩动的频率快慢可根据病情、体质而决定,动作要协调,力量要均匀。 功用:舒筋活血,祛瘀生新,对消肿及缓解局部伤痛很有效。可以解除痉挛,使粘连的肌腱、韧带、瘢痕组织软化分离。 适应证:在理筋手法开始由轻度按摩法转入,或结合点穴进行,并可运用在各个手法中,是治伤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对肢体各部位的损伤、各种慢性劳损、风湿痹证等均可采用。 在深部按摩法中还有捋顺法和拇指推法。 捋顺法: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推摩的手法称为捋顺法(图4-15)。俗称“推上去,捋下来”,或“捋下来,顺上去”,其手法劲力与推摩相同,只是有向心与离心方向上的区别。 拇指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是用拇指单独进行的摆动性推法。用大拇指端掌面或偏桡侧,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持续作用于患部或穴位上,推动局部之筋肉(图4-16),要求沉肩、垂肘、悬腕。临床根据需要或加按摩,或结合揉法中之拨络手法,或加压镇定。一般久伤主要用按摩,新伤主要用加压镇定。单指操作力量集中,指感确切,作用深透。 (2)揉擦法 揉、擦二法是理筋常用手法。 ①揉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做轻轻回旋揉动的一种手法。也可用拇指与四指成相对方向揉动,揉动的手指或手掌一般不移开接触的皮肤,仅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手掌的揉动而滑动(图4-17)。 动作要领:动作应柔和,手指或手掌不要与皮肤摩擦,使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手掌滑动。 功用: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症状、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应证:适应于肢体各部位损伤、慢性劳损、风湿痹痛等。 [附] 拨络法:用拇指加大劲力与筋络循行方向横向拨动,或拇指不动,其他四指取与肌束、肌腱、韧带的垂直方向,单向或反复揉拨(图4-18),起到类似拨动琴弦一样的拨动筋络的作用。手法力量大小与频率快慢,可根据伤情而定。 功用: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急慢性筋伤而致肌肉痉挛或粘连等。 ②擦法:是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手指在皮肤上摩擦的一种手法(图4-19)。 动作要领:用上臂带动手掌,力量大而均匀,动作要灵巧而连续不断,使皮肤有红热舒适感。施行手法时要用润滑剂,防止擦伤皮肤。 功用: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之功效,并具有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腰背部,以及肌肉丰厚部位的慢性劳损和风湿痹痛等。 (3)㨰法 是指手部在被治疗部位以滚动形式,形成滚压刺激的一类手法。 动作要领:用手的小鱼际尺侧缘及第3、4、5掌指关节的背侧,按于体表,沉肩、屈肘约120°,手呈半握拳状,手腕放松,利用腕力和前臂的前后旋转,反复滚动,顺其肌肉走行方向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按部位顺序操作(图4-20),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功用:具有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陈伤及慢性劳损,颈肩、腰背、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的筋骨酸痛、麻木不仁,以及肢体瘫痪等。 (4)击打法 用拳捶击肢体的手法叫捶击法,用手掌拍打患处的手法叫拍打法,两法并用称击打法,用掌侧击打又称劈法。头部可用指尖及指间关节叩打(图4-21)。 动作要领:击打时要求蓄劲收提,即用力轻巧,又有反弹感,避免产生震痛感。动作要有节奏,快慢要适中,腕关节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以免手掌接触皮肤时用力不均。 功用:能疏通周身气血,消除外伤瘀积及疲劳酸胀,又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胸背部因用力不当而屏伤岔气;亦适用于腰背部、大腿及臀部等肌肉肥厚的区域,因陈旧性损伤而兼有风寒湿证者。 (5)拿捏法 是用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成钳形,一紧一松地用力拿捏,以挤捏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一种手法(图4-22)。本法在临床上有很多变化,可与揉法结合在一起,使其兼有揉捏两种作用。 动作要领:腕要放松,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逐渐用力内收,并连续不断地做揉捏动作,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 [附] 弹筋法:是将肌肉、肌腱捏拿起来,然后迅速放开,像射箭时拉弓弦动作一样,让其在指间滑落弹回(图4-23)。从动作上看有提、弹两种作用力,临床上常与拨络法综合应用,称为弹筋拨络法。 [附] 捻法:拿捏手指等小关节,变揉捏为对称地稍用力灵活捻动的手法,称为捻法(图4-24)。 功用: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活血消肿、祛瘀止痛等作用。 适应证:急慢性筋伤而致痉挛或粘连者。 (6)点压法 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选择适当穴位,用手指在经穴上点穴按压的一种手法(图4-25)。因用手指点压刺激经穴,与针刺疗法颇为相似,故又称点穴法、指针疗法,是中医骨伤特色手法之一。近年来,又在点压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指压按摩麻醉。点压法的取穴基本与针灸学相同,在治疗外伤时,除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外,还可以循经取穴。 动作要领:用中指为主的一指点法,或用拇、食、中三指点法,或用五指捏在一起,组成梅花状的五指点法。术者应用点压法治疗时,应将自身的气力运到指上,以增强指力。指与患者的皮肤成60°~90°。根据用力大小可分为轻、中、重点压三种。 轻点压是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以腕部的力量,与肘和肩关节活动协调配合。其力轻而有弹性,是一种轻刺激手法,多用于小儿及老年体弱患者。 中点压是以肘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前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肩关节协调配合,是一种中等刺激手法。 重点压以肩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上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肘关节协调配合,刺激较重,多用于青壮年及肌肉丰厚的部位。 功用:本法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手法,具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但对重要脏器所在部位应慎用,或使用时力量要适当减轻。 适应证:多用于胸腹部内伤、腰背部劳损、截瘫、神经损伤、四肢损伤及损伤疾患伴有内证者。 (7)搓抖法 ①搓法:用双手掌面相对放置于患部两侧,用力做快速的搓揉,并同时做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动的手法,称为搓法(图4-26)。 动作要领: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动作要轻快、协调、连贯。 功用: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放松肌肉的作用,能消除肌肉的疲劳。 适应证:多用于四肢及肩、肘、膝关节,也可用于腰背、胁肋部的筋伤。 ②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的远端,稍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快速的上下抖动,使关节有松动感,称为抖法(图4-27)。 动作要领: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轻巧舒适,嘱患者要充分放松肌肉。 功用:能松弛肌肉关节,缓解外伤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并能减轻施行重手法后的反应,增加患肢的舒适感。 适应证:多用于四肢关节,以上肢为常用,常配合按摩与搓法,综合运用于理筋手法的结束阶段。 2.活络关节法 是术者用一种或数种手法,作用于关节处,从而达到活络和通利关节的目的,一般在施行舒筋手法后应用。适用于组织粘连、挛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或伤后关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通过活络关节手法逐步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1)屈伸法 是针对有屈伸功能活动障碍的关节,做被动屈伸活动的一种手法。如内收、外展功能受限,可加用被动外展、内收的手法。 动作要领:一手握肢体的远端,一手固定关节部,然后缓慢、均匀、持续有力地做被动屈伸或外展、内收活动(图4-28)。在屈伸关节时,要稍微结合拔伸或按压。在特殊情况下可做过度屈曲或收展手法来分离粘连,但应防止粗暴的推扳而造成骨折等并发症,用力需恰到好处,刚柔相济。 功用:对各种损伤后的关节屈伸、收展活动障碍,筋络挛缩,韧带及肌腱粘连,关节强直均有松解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肩、肘、髋、膝、踝等关节伤后所致关节功能障碍。 (2)旋转摇晃法 是针对关节旋转功能障碍,做被动旋转摇晃活动的一种手法,临床常与屈伸法配合使用。 动作要领:四肢旋转摇晃法,操作时一手握住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肢体的远端,做来回旋转及摇晃动作(图4-29),要按关节功能活动的范围,掌握旋转及摇晃的幅度。本法应轻柔,循序渐进,活动的范围由小到大,以不引起剧痛为原则。 颈部旋转法,又称扳颈手法,操作时一手托住下颌,另一手按扶头后,或一手托住下颌,另一手按住颈椎患部棘突上,做旋转动作(图4-30),可听到“格”的响声。 腰部旋转法,又称斜扳法。患者俯卧位,操作时一手扳肩,一手扶臀,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部产生旋转(图4-31)。本法也可采取坐位。 功用:具有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及关节囊之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四肢关节及颈椎、腰椎部的僵硬、粘连及小关节的滑脱、错位等。 (3)腰部背伸法 有拔伸与背伸两种作用力,分立位、卧位两式。 动作要领:立位法,又名背法。术者略屈膝,背部紧贴患者背部,使其骶部抵住患者之腰部,患者与术者双肘屈曲反扣,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足离地,同时以臀部着力晃动牵引患者腰部(图4-32)。臀部的上下晃动要和两膝的屈伸协调。 卧位法,又名扳腿法或推腰扳腿法。俯卧、侧卧均可,术者一手扳腿,一手推按于腰部,迅速向后拉腿而达到使腰部过伸的目的(图4-33)。 功用:使腰部脊柱及两侧背伸肌过伸,松弛肌紧张,使扭错的小关节复位,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缓解,还可使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楔形变得以改善。 适应证:用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稳定性腰椎压缩骨折。 (4)拔伸牵引法 是由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远端和近端,对抗用力牵引。 动作要领:手法开始时,先按肢体原来体位顺势用力牵引,然后再沿肢体纵轴对抗牵引,用力轻重得宜,持续稳准(图4-34)。 功用:有疏通筋脉、行气活血的作用,能使痉挛、缩短、僵硬的筋脉松弛,或使挛缩的关节囊松解。 适应证:多用于肢体关节扭伤、挛缩及小关节错位等。 (5)按压踩跷法 按压法是以拇指、手掌、掌根部,或双手重叠在一起向下按压(图4-35),使力作用于患部。必要时术者可前倾身体,用上半身的体重加强按压力,在腰臀部肌肉丰厚处可用肘尖按压。如需要更大的按压力,可用足部踩跷法。 动作要领:拇指按压应握拳,拇指伸直,用指端或指腹按压。掌根按压应用单掌或双掌掌根着力,向下按压,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肘尖按压(肘压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 踩跷法,操作时术者双足踏于患部,双手撑于特制的木架上(以控制用力之轻重)进行踏跳(图4-36)。患者躯体下需垫软枕,以防损伤,并嘱患者做深呼吸配合,随着踏跳的起落,张口一呼一吸,切忌屏气。 功用:具有通络止痛、放松肌肉、松解粘连的作用。 适应证:本法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适用于肢体麻木、酸痛、腰肌劳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拇指按压法适用于全身各个穴位;掌根按压法适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尖按压法与踩跷法压力较大,用于腰背臀部肌肉丰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