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叶三七

2021-8-17 17:39| 发布者: 浪淘沙| 查看: 202| 评论: 0

摘要: 拼音Jú Yè Sān Qī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 ...

拼音Jú Yè Sān Qī

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

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全草入药。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微苦,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瘀血腹痛,大骨节病;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土三七(《滇南本草》),金不换(《秘方集验》),紫三七(《南京民间药草》),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格答(《贵州民间方药集》),水三七(《河北药材》),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湖南药物志》),菊叶三七(《上海常用中草药》),狗头三七(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三七草。根于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取,除尽残存的茎、叶及泥土,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三七草"条。

生境分部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等地。

性状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齐、质坚、无杂质、断面明亮者为佳。

性味甘苦,温。

①《滇南本草》:"味苦。"

②《纲目》:"味甘。"

③《四川中药志》:"味淡,性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破血散瘀,止血,消肿。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

①《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

②《纲目》:"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

③《简易草药》:"能破血,祛瘀,散血,消肿。通治五劳七伤,跌打损伤。"

④《草木便方》:"活血,续筋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

⑤《天宝本草》:"治包块症瘕,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症。"

⑥《国药的药理学》:"治血痢,月经过多,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又遇虎咬、毒蛇咬,蜂刺伤时,取汁涂敷伤处。"

⑦《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0.5~1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跌打,风痛:土三七鲜根二至三钱。黄酒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吐血:土三七根,捣碎调童便服。(《闽东本草》)

③治痨伤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四川中药志》)

④治产后血气痛:土三七捣细,泡开水加酒兑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蛇咬伤: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治疗大骨节病:取菊三七块根浸泡于30%酒精中,制成10%酊剂;或煎成药液配成12.5%及6.25%(供学龄儿童用)糖浆。每次20~30毫升,每日两次,饭后30分钟服。成人患者70例,经1个月观察,有效率达88.6%,其中显效21例(占30%),好转41例(占58.6%);儿童患者31例,显效9例,好转22例。有效病例平均服药8天左右(最短1天,最长18天)关节疼痛即可减轻。有的病人服药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现象,这往往是药效的信号,如坚持继续服药,疼痛可自然消失。酊剂疗效似优于糖浆。服药后少数病例有恶心、呕吐等反应,有胃病史者尤易发生。

摘录《中药大辞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菊架豆下一篇:菅茅根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