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之称的由来 ——与中医相关的典故之七 “大(dà)夫”作为官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代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宋代开始设置以“大夫”为名称的医官,太医院的专称大夫。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即医官中最高级的尊称“大夫”,其次称“郎中”,以下称“医效”“衹侯”等。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 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医生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