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家药审中心通告2021年第35号) . ... ... ...

2021-8-31 18:30|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924| 评论: 0|来自: 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中心(CDE)

摘要: 本指导原则在参考国内外已上市纳米药物的相关信息、相关指导原则、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的研讨报告、科研文献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纳米药物研发现状而起草,旨在为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 ... ... ...


3.3 纳米药物的结构及形态

纳米药物的结构和形状可能影响纳米药物在体内与蛋白质和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药物的释放、纳米颗粒的降解和转运等。不同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结构包括实心纳米粒、空心纳米囊、核-壳结构或多层结构等;纳米药物常见的形状包括球状、类球状、棒状或纤维状等。纳米药物的结构形状可通过电子显微镜等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检测。

必要时可选择适当的方法,检测并控制纳米药物中包封药物的存在形式和/或晶体状态等,从而保证药物质量的可靠性。研究方法包括电镜法(Electron microscopyEM)、X 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偏振光显微镜检查等。

3.4 纳米药物的表面性质

纳米药物的表面电荷可能影响其聚集性能和稳定性、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和生物分布等。表面电荷取决于纳米药物的粒径大小、组成以及分散介质等。纳米药物的表面电荷一般是基于 Zeta 电位进行评估。Zeta 电位的测定值依赖于测定条件,如分散介质、离子浓度、pH 和仪器参数等,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和介质进行研究,如相分析动态光散射法(Phase analysis light scatteringPALS)、电泳光散射法(Electrophoretic light scatteringELS)或可调电阻脉冲感应技术(Tunable resistive pulse sensingTRPS)等。

纳米药物表面的包衣或功能化修饰可能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增加体内循环时间、实现靶向递送等。采用适当的表征技术对纳米药物的表面结构等进行分析可提供评价信息。相 X 线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 射线能量色散谱(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飞行时间-次级离子质谱分析法(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sis)或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

3.5 纳米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对于载体类纳米药物,药物的包封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等,载体的载药能力需要满足临床使用剂量和给药方式的要求。包封率和载药量与纳米药物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等密切相关,应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给药途径以及治疗剂量等进行标准的制定。

包封率是指包封的药量与纳米药物中总药量的比值。包封率测定的关键是分离游离药物与包封药物,分离的方法包括葡聚糖凝胶柱法、超速离心法和超滤法等。应根据纳米药物的特点进行方法的适用性研究和验证。

载药量是指装载的药量与载体类纳米药物量(药量+载体量)的比值。载药量与药物-载体的相互作用程度有关。低载药量可能导致辅料使用量过多、纳米粒浓度增加或注射体积变大等,使得临床应用受限,且成本和安全性风险可能增加。

3.6 纳米药物的体外溶出或释放

药物的溶出或释放是纳米药物的重要质量属性,对药物的吸收、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体内外稳定性等可能有明显影响。体外溶出或释放不仅是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指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纳米药物的体内行为。

无论是使用现有方法,还是修订或重新建立方法,纳米药物的溶出或体外释放测定法均应经过充分验证,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对于产品之间存在的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差异,应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对处方和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在进行体外溶出或释放测定时,应重点关注游离药物与纳米药物的分离过程,应充分考虑方法的适用性,详细描述所用方法、试验条件和参数(如设备或仪器的型号规格、介质、搅拌或旋转速度、温度、pH 值、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浓度、酶和蛋白等),以说明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一般应绘制完整的释放曲线,至释放达到平台期,或释放 80%以上。

3.7 注射用纳米药物的内毒素和无菌控制

在评估纳米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安全性时,无菌和细菌内毒素的控制非常重要。应根据纳米药物的特性和处方组成,选择适宜的无菌检测方法和检验条件,并证明方法适用性。内毒素通常用鲎试剂(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法测定,有三种形式:显色、浊度和凝胶检测。在一些情况下纳米颗粒可能会干扰 LAL 测定,导致结果不准确或重现性差。常见的干扰包括有色纳米制剂会干扰荧光测定,纳米混悬剂会干扰浊度测定,以及用纤维素滤器过滤的纳米颗粒会产生假阳性。在使用某一种 LAL 法测定受到干扰时,应考虑采用另一种测定形式。

(四)纳米药物全过程质量控制

一般认为,仅通过检测最终产品的质量属性来保证产品质量是不充分的,有必要加强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纳米药物的质量。具体而言,要对纳米药物所用到的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等以及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临床配制和使用阶段等分别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研究,避免不同阶段纳米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产生明显变化,并影响其人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对于药物纳米粒,其原辅料的质量控制见“3.1 纳米药物的原辅料质量控制”部分。对于载体类纳米药物,聚合物等载体材料不仅应按照药用辅料标准进行检测,而且其生产过程也应作为纳米药物制备过程的一部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其制备工艺和质量的可靠性。对载体材料的过程控制一般应包括:合成、提取和纯化过程;任何起始物料的来源、规格、分子量及分布范围;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或反应副产物;关键中间体的识别和控制;生物来源或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的物质作为起始材料时,应符合相关药用要求等。

为确保制备工艺的可靠性,应对纳米药物制备工艺参数和生产设备采取在线或过程控制,应提供详细的生产工艺开发研究资料、生产设备的厂家、型号等信息;应对制备过程和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制定合理的过程控制策略,如关键步骤的生产条件和时限、关键生产设备的规格和设置、关键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保存条件与时限等;建立和确定 CQAs 对于纳米药物制备的过程控制和优化都非常重要,应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纳米药物的特性建立完善合理的检测指标;应重视纳米药物关键生产工艺的优化和验证,如对药物纳米粒的均质工艺条件、无菌纳米药物的无菌工艺条件等进行充分的优化和筛选,并进行全面的验证。另外,纳米药物制备工艺研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应随着研究的进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验证,以保证最终产品质量连续可靠。

对于无菌纳米药物,由于许多纳米药物因其组成和结构的复杂性,可能无法通过常规的终端灭菌程序进行灭菌,除菌过滤工艺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应关注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负荷的控制和监测,如原辅料和内包材的质量控制、过滤系统的设计、灭菌/除菌过滤工艺参数的研究、生产时限控制等。

纳米药物的生产规模也会影响其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生产规模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表观理化性质、制剂或产品稳定性和工艺材料的残留等,从而影响纳米药物的体内作用、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应特别关注生产批量对纳米药物质量可控性的影响,在改变生产规模时应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检查。为了全面评估批次间的一致性,不仅要考虑纳米药物的理化性质,还必须考察其生物功能、药物释放行为或其它因素。同样地,尽早建立 CQAs 并监测不同批次的相关参数,有助于不同批次纳米药物之间的质量衔接性(如早期开发批和正式商业批),保障纳米药物批间的一致性。当纳米药物应用于临床时,应评估其批间差异。注册批和商业批的生产工艺及批量原则上应保持一致。

(五)纳米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除了开展常规的药物稳定性研究以外,建立适当的方法来准确评估纳米药物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纳米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聚合物或纳米颗粒的降解、纳米颗粒的聚集、药物的降解、载体内药物的泄漏、表面修饰分子或包衣材料的降解等。通过简单的粒径和表面电荷测定有时难以全面评估纳米粒的稳定性,需要结合纳米药物自身特点,建立符合要求的评价方法或指标。

稳定性试验应关注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及其变化:粒径及分布、粒子形状和电荷;药物或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纳米颗粒的再分散性;药物的体外溶出、释放或泄漏;纳米颗粒的降解(包括表面配体的清除或交换);纳米颗粒与包材的相容性;配制和使用中与稀释液、注射器、输液袋等的相容性。

纳米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包括储存期间、配制阶段和临床使用中的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六)纳米药物的上市后变更

纳米药物上市后的药学变更研究可参考相关指导原则,根据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开展药学比较研究、非临床研究、体内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研究或临床研究等。应保留关键批次的样品用于变更前后的数据对比。

变更研究的深入程度取决于纳米药物自身特征、变更类型及变更阶段等。提供的变更资料应包括不同批次纳米药物的体外关键性质的比较,特别是可能受变更影响或不能确定影响程度的检测指标。体内研究则应证明变更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发生改变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