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2021-9-3 14:40|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481| 评论: 0

摘要: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上方2~3cm处的骨折。肱骨下端较扁薄,后有鹰嘴窝,前有冠状窝,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片,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图6-24)。前臂完全旋后,肘关节伸直 ...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上方2~3cm处的骨折。肱骨下端较扁薄,后有鹰嘴窝,前有冠状窝,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片,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图6-24)。前臂完全旋后,肘关节伸直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外翻的携带角,骨折移位可使此角改变而呈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大于此角称肘外翻,小于此角称肘内翻。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从肱二头肌腱膜下通过,桡神经通过肘窝前外方并分成深浅两支进入前臂(图6-25)。肱骨髁上骨折时,易被刺伤或受挤压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尺神经紧贴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进入前臂,骨折断端移位或迟发性肘内、外翻均可损伤或压迫该神经。肘关节有三个显而易见的标志为肘后三角,它们是鹰嘴突、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伸直时此三点处于同一水平线,屈曲时此三点为一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骨折·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病因病机】

      肱骨髁上骨折常因跌倒所致。根据暴力形式和受伤机理不同,可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三种(图6-26)。

骨折·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1.伸直型 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掌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近端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1)尺偏型 骨折暴力来自肱骨髁前外方,骨折时肱骨髁被推向后内方,内侧骨皮质受挤压,产生一定塌陷。前外侧骨膜破裂,内侧骨膜完整,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因此,复位后远端容易向尺侧再移位。即使达到解剖复位,因内侧皮质挤压缺损而会向内偏斜,尺偏型骨折后肘内翻发生率最高。

      (2)桡偏型 与尺偏型相反。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挤压而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

      2.屈曲型 占2%~10%。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肘部着地,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3.粉碎型 多见于成年人。该型骨折属肱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形和“Y”形骨折。

 【诊查要点】

      无移位骨折者,肘部可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肱骨髁上处有压痛。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伸直型骨折肘部呈靴形畸形,但肘后三角关系仍保持正常,这一点可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

      此外,还应注意桡动脉的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便确定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表现为该神经支配范围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为多见。若肘部严重肿胀,桡动脉搏动消失,患肢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有剧烈疼痛者为肱动脉损伤或受压,处理不当则前臂屈肌发生肌肉坏死,纤维化后形成缺血性肌挛缩。骨折畸形愈合的后遗症以肘内翻为多见,肘外翻少见。粉碎型骨折多后遗肘关节不同程度的屈伸活动功能障碍。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伸直型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骨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屈曲型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粉碎型骨折两髁分离,骨折线呈“T”形或“Y”形。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治疗】

      无移位骨折可置患肢于屈肘90°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有移位骨折行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困难者可行尺骨鹰嘴牵引逐步复位。

      1.整复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手法较多,现将临床上常用的整复手法介绍如下。

      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臂和前臂,做顺势拔伸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段,相对挤压,先用端挤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再纠正前后重叠移位。若远段旋前(或旋后),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使前臂旋后(或旋前)。纠正上述移位后,若整复伸直型骨折,则以两拇指从肘后推按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提拉,并令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时的骨擦感;整复屈曲型骨折时,手法与上述相反,应在牵引后将远端向背侧压下,并徐徐伸直肘关节(图6-27)。

骨折·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尺偏型骨折容易后遗肘内翻畸形,是由于整复不良或尺侧骨皮质遭受挤压,而产生塌陷嵌插所致。因此,在整复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矫正尺偏畸形,以防止发生肘内翻。

      开放性骨折则应在清创后进行手法复位,再缝合伤口。若系粉碎型骨折或软组织肿胀严重,水疱较多而不能手法整复或整复后固定不稳定者,可在屈肘45°~90°位行尺骨鹰嘴牵引或皮肤牵引,重量为1~2kg,一般在3~7天后再进行复位。肱骨髁上粉碎骨折并发血循环障碍者,必须紧急处理,首先应在麻醉下整复移位的骨折断端,并行尺骨鹰嘴牵引,以解除骨折端对血管的压迫,如冰冷的手指温度逐渐转暖,手指可主动伸直,则可继续观察。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就必须及时探查肱动脉情况。肱骨髁上骨折所造成的神经损伤一般多为挫伤,在3个月左右多能自行恢复,除确诊为神经断裂者外,不须过早地进行手术探查。

      2.固定方法 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10°位置3周。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侧夹板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后侧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并嵌有铝钉,使最下一条布带斜跨肘关节缚扎而不致滑脱;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时,最下一条布带不能斜跨肘关节,而在肘下仅扎内、外侧夹板。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鹰嘴后方加一梯形垫;为防止内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夹缚后用颈腕带悬吊(图6-28)。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60°位置3周,以后逐渐屈曲至90°位置1~2周。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松解全部外固定,置肘关节于屈曲45°位置进行观察。

骨折·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3.练功活动 固定期间多做握拳、腕关节屈伸等活动,粉碎骨折应于伤后1周在牵引固定下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其他类型骨折应在解除固定后,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活动。

      4.药物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以儿童占大多数,且骨折局部血液供应良好,愈合迅速。内服药治疗原则,早期重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肿胀严重、血运障碍者加用三七、丹参,并重用祛瘀、利水、消肿药物,如白茅根、木通之类;中、后期内服药可免。成人骨折仍按三期辨证用药。合并神经损伤者,应加用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品。早期局部水疱较大者可用针头刺破,或将疱内液体抽吸,并用酒精棉球挤压干净,外涂紫药水。解除夹板固定以后,可用中药熏洗,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是预防关节强直的重要措施。

      5.手术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若手法复位后,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可采用经皮穿针固定。若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可考虑切开复位,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丝钉固定,并对血管神经损伤做相应的处理。

 【预防与调护】

      肱骨髁上骨折多数为伸直型骨折,早期换药、调整夹板松紧度或护送病者拍X线片检查等都不可使患肘伸直,否则易引起骨折再移位。反之,屈曲型骨折,早期就不可随意做屈肘动作。骨折固定后,应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