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肘关节有6个骨骺,即肱骨下端4个骨骺、桡骨头骨骺和鹰嘴骨骺。肘部各骨骺的出现和闭合都有一定年龄(图6-29)。肱骨外髁包含非关节面(包括外上髁)和关节面两部分。前臂伸肌群附着于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是常见肘关节损伤之一,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成年人少见,故又名肱骨外髁骨骺骨折。 1.肱骨内上髁5~17岁;2.肱骨外上髁11~17岁;3.肱骨滑车8~16岁;4.肱骨小头1~15岁;5.尺骨鹰嘴10~14岁;6.桡骨头5~15岁 【病因病机】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部先着地,肘关节处于外展位或内收位均可引起肱骨外髁骨折。一般多由外力从手部传达至桡骨头撞及肱骨外髁而引起,或因附着肱骨外髁的前臂伸肌群强烈收缩而将肱骨外髁拉脱。分离的骨折块包括整个肱骨外髁、肱骨小头骨骺、邻近的肱骨滑车一部分和属于肱骨小头之上的一部分干骺端。外髁骨折后,由于前臂伸肌群的牵拉,骨折块可发生翻转移位,有的甚至可达180°。根据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可分为无移位骨折、轻度移位骨折和翻转移位骨折三种(图6-30),翻转移位骨折又可分为前移翻转型和后移翻转型。若旋转发生于两个轴上,表明骨折块上的筋膜完全被撕裂,由于前臂伸肌群的牵拉,致关节面指向内侧,而骨折面指向外侧。在纵轴上旋转,还可致骨折块的内侧部分转向外侧,而外侧部分转向内侧。 【诊查要点】 伤后肘关节呈半屈伸位,活动功能严重障碍,以肘外侧为中心明显肿胀、疼痛,相当于肱骨外髁部压痛明显,分离移位时,在肘外侧可摸到活动的骨折块或骨擦感,但早期可因明显肿胀而掩盖畸形,及至消肿以后,在肘外侧才发现骨突隆起,肘关节活动障碍。晚期可出现骨不连接、进行性肘外翻和牵拉性尺神经麻痹。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在年幼患者,大部分骨折块是属于软骨性的,仅骨化中心才在X线片上显影,以致常被误认为仅是一块小骨片的轻微骨折,甚至被漏诊。事实上,骨折块是相当大的一块,几乎等于肱骨下端的一半,属关节内骨折,若处理不恰当,往往会引起肢体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故在处理时,应当充分估计这一点,不能完全以X线显示的形态来衡量骨折的严重程度。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治疗】 无明显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仅屈肘90°、前臂悬吊胸前即可。有移位的骨折,要求解剖复位,最好争取在软组织肿胀之前,在适当的麻醉下,予以手法整复。若伤后时间超过1周或闭合复位不满意,应切开复位。 1.整复方法 如单纯向外移位者,屈肘、前臂旋后,将骨折块向内推挤,使骨折块进入关节腔而复位。有翻转移位者,凡属前移翻转型者,先将骨折块向后推按,使之变为后移翻转型,然后用以下方法整复。 复位时(以右肱骨外髁翻转骨折为例,阐述其整复步骤),可先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骨折部,仔细摸认骨折块的滑车端和骨折面,辨清移位的方向及翻转、旋转程度。然后术者左手握患者腕部,置肘关节于屈曲45°前臂旋后位,加大肘内翻,使关节腔外侧间隙增宽,腕背伸以使伸肌群松弛。并以右食指或中指扣住骨折块的滑车端,拇指扣住肱骨外上髁端,先将骨折块稍平行向后方推移,再将滑车端推向后内下方,把肱骨外上髁端推向外上方以矫正旋转移位,然后用右拇指将骨折块向内挤压,并将肘关节伸屈、内收、外展以矫正残余移位(图6-31)。若复位确已成功,则可触及肱骨外髁骨嵴平整,压住骨折块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良好,且无响声。另一方法是用钢针插入顶拨翻转移位的外髁骨折块的上缘,使之复位。 2.固定方法 有移位骨折闭合整复后,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外髁处放固定垫,尺侧肘关节上、下各放一固定垫,四块夹板从上臂中上段到前臂中下段,四条布带缚扎,使肘关节伸直而稍外翻位固定2周,以后改屈肘90°位固定1周。亦可用四块夹板固定肘关节屈曲60°位3周,骨折临床愈合后解除固定。 3.练功活动 有移位骨折在复位1周内,可做手指轻微活动,不宜做强力前臂旋转、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1周后,逐渐加大指、掌、腕关节的活动范围。解除固定之后,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和腕、手的功能活动。 4.药物治疗 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 5.手术治疗 肱骨外髁翻转移位骨折复位不成功及陈旧骨折,应切开复位,幼儿新鲜骨折可用粗丝线缝合固定,儿童或陈旧骨折可用两枚钢针平行或交叉固定,亦可用螺丝钉固定。晚期肘外翻畸形如引起牵拉性尺神经麻痹,可行尺神经前置术。 【预防与调护】 固定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经常调整夹板松紧度,若肱骨外髁处有疼痛时,应拆开夹板检查有无压疮,如皮肤呈局限性红暗时,应放松夹板或稍移动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