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黄 Máhuá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本品气微香,味涩、微苦。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 辛、微苦,温。 【归经】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胸闷喘咳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并常辅以苦杏仁等止咳平喘药。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苦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药,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风水浮肿 本品主入肺与膀胱经,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2~10g。本品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挥发油,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等。还含鞣质、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盐酸麻黄碱(C10H15NO·HCl)和盐酸伪麻黄碱(C10H15NO·HCl)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2.药理作用 麻黄水煎剂、麻黄水溶性提取物、麻黄挥发油、麻黄碱、1-甲基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是其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的多种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麻黄挥发油对多种实验性发热模型动物有解热效应。麻黄的多种成分均有抗炎作用。麻黄挥发油对亚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麻黄碱、麻黄水提取物有镇咳作用,麻黄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抑制肠平滑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