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 Kǔxìngré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 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本品气微,味苦。以颗粒均匀、饱满、完整、味苦者为佳。生用,或照 法去皮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药性】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咳嗽气喘,胸满痰多 本品具有苦降之性,长于降泄上逆之肺气,又兼宣发壅闭之肺气,以降为主,降中兼宣,为治咳喘要药。凡咳嗽喘满,无论新久、寒热,皆可配伍用之。如风寒咳喘,鼻塞胸闷,常与麻黄、甘草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若风热咳嗽,发热口干,常与桑叶、菊花、薄荷等同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外感凉燥,恶寒、咳嗽痰稀,常与苏叶、半夏、桔梗等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若邪热壅肺,发热喘咳,常与石膏、麻黄、甘草同用,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若燥热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病情较轻,常与桑叶、浙贝、沙参等同用,如桑杏汤(《温病条辨》);病情较重,身热甚,咳逆而喘,常与桑叶、石膏、麦冬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2.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能润肠通便。治津枯肠燥便秘,常与柏子仁、郁李仁、桃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若血虚便秘,常与当归、生地、桃仁等同用,以补血养阴,润肠通便,如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此外,取其宣发疏通肺气之功,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者,常配伍白蔻仁、薏苡仁等药,共奏宣上、畅中、渗下之效,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大便溏泻者慎用。婴儿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氰苷类成分:苦杏仁苷;苦杏仁酶包括:苦杏仁苷酶、樱叶酶、醇腈酶等;脂肪酸类成分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还含雌酮、α-雌二醇及蛋白质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苦杏仁苷(C20H27NO11)不得少于3.0%,饮片 苦杏仁不得少于2.4%,炒苦杏仁不得少于2.1%。 2.药理作用 苦杏仁生品及各种炮制品所含之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的氢氰酸能抑制呼吸中枢而起到镇咳、平喘作用,使呼吸加深,咳嗽减轻,痰易咯出。苦杏仁分解的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而影响消化功能。苦杏仁油体外实验对蛔虫、钩虫、蛲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苦杏仁还有抗炎、镇痛、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脑缺血、降血糖等作用。 3.不良反应 误服过量苦杏仁可异致机体中毒,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呼吸急促、心悸、发绀等,重者出现昏迷、惊厥,血压下降,呼吸麻痹,最后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酸,后者与细胞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起反应,抑制酶的活性,而引起组织细胞呼吸抑制,异致死亡。 附药:甜杏仁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味甜的种子。性味甘,平;归肺、大肠经。功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适用于虚劳咳嗽,肠燥便秘。煎服,5~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