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通告2021年第68号) ...

2021-9-24 12:28|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725| 评论: 0|来自: 国家药监局

摘要: 本指导原则是对短期、中长期血管内导管产品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工作的指导,是对血管内导管产品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资料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 ...


(五)适用范围

对比应包括:适用人群、适用部位、与人体接触方式、适应症、适用的疾病阶段和程度、使用环境。

(六)使用方法

例如应关注不同导管临床使用的预处理方法的差异,导管的预处理可能包括弯曲、剪切、涂层激活等。再如应关注不同置管方法的对比,使用穿刺加X射线定位方法和心电监测下的置管术对比,配用器械、置管手术时间和精准度会有差异。上述操作方法的差异可能导致临床的风险和受益也会有所不同。

(七)禁忌症

根据血管内导管的种类,分别对比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如适用)。

(八)防范措施和警告

对比包括但不限于:已知不良反应如并发症(术中、术后)、药物相容性警示信息、与其他配用药物如消毒剂的相容性警示信息、增塑剂警示信息、可能的误操作或性能失效(如防针刺功能失效)下的处理方法等。

(九)说明书

应重点关注禁忌症、警示信息、操作注意事项、已知不良事件、药物相容性的差异。

除已要求的对比内容外,需要考虑申报产品和同品种产品特征增加或选择对比项目。对不适用项目应详细阐述其不适用的理由。

五、差异分析及证据提供

经与同品种产品详细对比后,所有的差异均应逐一分析,提供支持性资料,并提交相应非临床或临床证据证明该差异不对产品的临床使用产生不利影响,资料的提交形式和要求应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同类的血管内导管(如CVC间,PICC间)在性能指标方面常见有差异,有时这些差异可能没有绝对的优劣。例如,有的产品会降低导管的壁厚和峰值拉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管腔流速;也有的产品为了达到更高的爆破压力,而选用更硬质的导管材料,因此可能会增加导管末头端对血管壁的损伤风险。因此临床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临床风险受益。在分析这些差异时,首先可以通过是否符合适用的国家和/或行业标准中性能要求说明产品是否满足临床使用需求。第二,若差异存在于一些在国家和/或行业标准中未给出限值的指标,注册申请人可选择采用进行相同检测方法下实测值进行对比,也可以从是否能够满足临床使用需求的角度论述差异是否对临床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如流量要求,通常标准中规定了该项目标称值允差和测定方法,但未规定流量标称值,是由注册申请人根据产品设计自定义限值,注册申请人可在相同方法下测量申报产品与同品种产品的实测数值进行对比,也可提供申报产品的自身数据证明其安全有效性。第三,一些未列入标准或产品技术要求,但是对产品性能、生产控制或临床使用极为重要的指标也应进行对比分析等。

六、同品种产品数据的使用

由于血管内导管实现临床功能的原理主要为建立符合临床流量需求或其他物质输送需求的人体血管与外界通路,因此在有效性方面较易通过同品种产品对比得出结论。通常情况下,除了宣称具有抗感染、抗血栓功能涂层的安全、有效性外,多数情况可通过非临床数据证明与同品种产品的差异不产生不利影响。

血管内导管的安全性指标如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发生率等,以及上述的宣称具有抗感染、抗血栓功能涂层的有效性指标,通常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得出统计学结论,并且临床结局与患者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护理紧密相关,在严谨设计的上市前临床试验中不易体现产品用于真实世界的情况。因此相较于同品种产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生成的小规模临床数据,上市后的临床应用中产生的数据更适于辅助判定产品安全性。由于发生感染、血栓的影响因素复杂,在评价同品种产品临床资料时,不良事件与导管相关性的判定描述和判定依据尤为重要。另外流行病学数据对血管内导管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评价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建议注册申请人收集最新的血管内导管或其中某一类产品的感染发生率、感染病死率等数据,与同品种产品或申报产品的已有安全性临床数据进行对比。

多数血管内导管产品临床应用广泛,使用量大,同时产品设计相对成熟,对比出的差异不一定是单一产品所面临问题,而是具有相同特征的同类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同品种产品上市后的临床数据可除搜索已选用的同品种产品临床数据外,建议对有相同特征的同类产品进行数据收集,从而支持申报产品的临床安全、有效性。例如,抗感染涂层的临床作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或上市前临床试验对拔管后细菌定植情况评价其抗细菌定植的效果,但减少细菌定植这一指标是否与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这一临床结局有关联,是否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仅通过上市前临床试验很难得出的结论。若注册申请人宣称涂层具有降低感染的作用,可以考虑使用同类涂层的血管内导管上的临床数据,结合血管内导管流行病学报告,得到适当的证据。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是临床评价的其中一种路径,可与其他路径如临床试验等共同使用,对产品进行综合临床评价。

七、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5年第14号)

2.《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版)

3.Guidance On Premarket notification [510K] Submission For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ntravascular Catheters》(1997FDA

4.《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

5.Implanted Blood Access Devices for Hemodialysis- 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taffJune 28, 2013CDRH FDA.

6.《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

7.《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

8.《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

9.《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疗指南》IDSA2009增补版)

八、起草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