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芥 Jīngjiè(《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多为栽培。夏、秋两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本品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茎细、色紫、穗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用】 1.感冒,头痛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银花、连翘、薄荷等辛凉解表药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金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胡薄荷酮等;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还含黄酮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饮片不得少于0.30% (mL/g);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20%。 2.药理作用 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荆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附药:荆芥炭 本品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性味辛、涩,微温;归肺、肝经。功能收敛止血。适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煎服,5~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