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俱紧中雾露,头项强急溺妄通。 浮紧,或寸紧,则雾露中于上焦。见太阳症发热,头项强痛,腰挛胫酸。沉紧,或尺紧,则雾露中于下焦。见少阴症足冷,便溺妄出,为难治。若浮沉俱紧,三焦俱中其邪,脐痛,手足冷者死;手足温,自吐利者生。 长为阳毒入脏深,热闭阳明烦莫禁;坐卧不安身壮热, 长脉来去不绝,见于左关人迎之位,感于阳邪热毒,在心肝二经。传之下焦,其热壅闭,乃阳淫热痰,主浑身壮热,坐卧不安。表证多则微汗,里证多则下之。又,尺寸俱长者,阳明本脉也。 长大癫痫更迷心; 长大则为癫狂痫疾,乃痰热迷于肝心所致。 长缓微邪犯下体, 与人迎相应,则微邪自愈;与气口相应,则脏气平治。 寸长足胫痛相侵。 经曰∶长而缓者、病在下。又云∶寸口中手长者,足胫痛。 芤主血瘀不流通, 芤与人迎相应,则邪壅吐衄;与气口相应,则荣虚妄行而为瘀滞。 热入小肠淋沥脓; 心主血则不受邪,故热入小肠,淋沥脓血疼痛。 崩漏衄吐随所主, 寸芤则为衄血吐血,关芤则为便血,尺芤则下虚有瘀,崩漏尿血。 芤紧或数肠内痈。 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脉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致生血痈。 微主中寒气血虚, 微与气口相应,则阳虚脱泄。仲景云∶脉萦萦如蛛丝细者,阳气衰也。 为衄为崩为急拘; 衄血,崩漏,四肢拘急。 微浮呕逆分内外, 内伤则为阳虚,外感则为风暑。 微沉自利汗有无; 微沉,阴气已亏,脏寒下利作泄,或虚汗不止,或亡阳无汗。 微弱少气面无色,男精女带共焦枯; 微弱为少气,主男子失精溺血,女子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 微涩亡血增寒热,曾经汗下医之辜。 脉微而涩者,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所以然者,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阳微恶寒,阴弱发热,理也。久则夏月恶寒,冬月恶热。盖夏月阳气在外,胃中虚冷,阳气内微,故反恶寒。冬月阳气在内,胃中烦热,阴气内弱,故反恶热。昼寒夜热,亦此义也。 细为寒湿为胀泄, 细与人迎相应,则诸经中湿,湿则胀满,湿多成泄。 细滑僵仆兼呕热; 细而滑,为僵仆,为呕吐,为发热。 细紧 瘕积聚萦,或为刺痛为痿蹶; 细而紧,为 瘕积聚,为病在内,为刺痛,为身痛痿蹶。叔和云∶胫酸髓冷是也。 内伤得之心神劳, 忧思过度也。 五脏凝涎损气血; 与气口相应,则五脏凝涎,气血俱虚。 惟有冬季为时脉,不疗自痊王氏诀。 冬脉宜沉细而滑,故叔和云∶如逢冬季经霜月,不疗其 必自痊。 濡为亡血为冷痹, 濡为亡血,为冷痹。仲景云∶脉来绵绵,如泻漆之绝,前大后小者,亡其血也。痹亦有因寒湿散漫而脉濡者,必与人迎应也。 虚汗不止又乏气, 濡为自汗,为气弱。 蒸热飧泄下体重, 濡与气口相应,则飧泄脚弱,骨蒸潮热。 濡弱内热外又寒,其人小便必不利。 濡而弱,内热外冷,自汗小便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