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细伤湿更看脾; 湿伤脾,脉细而濡,初自足阳明而入,脉细涩而长。涩者,足阳明;濡者,伤湿;长者,病袭也。 浮则伤风肝部应, 风伤肝,脉浮而盛,初自足少阳而入,脉弦浮而散。弦者,足少阳;浮者,伤风;散者,病至也。 弱缘伤热察心知; 热伤心胞络,脉沉弱而缓,初自三焦而入,脉浮而弱。沉者,心胞络;弱者,伤热;缓者,病倦也。暑与热同气,正心多不受邪,每归胞络,此与暑伤心互看。 外因但把人迎审,细别六淫皆可医。 凡外感轻者,惟人迎紧盛,或各部单见而已。重则各部与人迎相应,其传变与伤寒参看。 劳神役虑爱伤心,虚涩之中仔细寻; 血虚神耗。 劳役阴阳每伤肾,须因脉紧看来因; 房劳伤精。 房帷任意伤心络,微涩之中细忖度; 精枯。 疲剧筋痛要伤肝,仔细思量脉弦弱; 筋痛则动,脉弦弱带数。 饥则缓弦脾受伤, 胃气虚也。 若还滑实饱无疑; 脾气滞也。 叫呼伤气须损肺,燥弱脉中岂能避! 气耗也。 不内外因乃如是,气口人迎皆无与; 各脉不与二脉相应。 气口人迎若俱紧,夹食伤寒兼理治。 内伤外感,分多少治之。 气口人迎若过盛,内关外格详经义; 按《内经》,人迎一盛则躁在手足少阳,二盛躁在手足太阳,三盛躁在手足阳明。一盛者,人迎大于气口一倍也,四倍则阳盛已极,故格则吐逆而食不得入。三阳兼手足而言,或入手经,或入足经,下三阴仿此。又,气口一盛,则躁在手足厥阴,二盛躁在手足少阴,三盛躁在手足太阴,四倍则阴盛已极,故关则不得小便。 若人迎气口俱盛四倍已以,盛极衰至必死,抑论关格二症也。然气口人迎俱盛,则吐逆不便交作,故丹溪总之曰关格。但以两寸过盛推之,则尺脉一盛,病在手足厥阴,二盛病在手足太阴,三盛病在手足少阴。传曰∶尺部一盛,泻足少阳,补足厥阴;二盛泻足太阴,补足少阴;三盛泻足阳明,补足太阴;四盛则三阴已极,当峻补其阴。一至寸而反之,亦推展经义也。 先贤又恐病流传,取诸杂脉乃全备。 此丹溪示人活法。病有传变,如伤寒紧不在肾,伤怒濡不在肝,流传别经,是以取各部中见脉。与人迎气口相应者,以断内外二因。凡二十七种脉形,随其部位所见,但与人迎应,则为外感;与气口应,则为内伤。其病症,则分诸脉主病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