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俎、口父咀与锉(剉) 一、“口父咀” 的本义不是”将药物咬碎”,"咀" 与“父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碎化处理方法 古方书中,药方后常有“右(上) N味,(口父)咀[fu ju]”,“( 口父)咀如麻豆” 的交代。但“(口父)咀”原本是什么意思,大概自古以来都没有真正弄明白过。 过去古代医家一般认为“(口父)咀”的本义为"将药物咬碎”。之所以如此认为,大概是由于“咀”字的本义有品味、细嚼的意思,"咀 ,嚼也。”——《通俗文》 ( 东汉末服虔撰,是我国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又由于古代"父”与“甫” 通用,所以又有人认为“(口父)咀”可能就是《说文》中的“哺咀”,哺字也有口中嚼食的意思。但是其实认为"(口父)咀”的本义是“将药物咬碎”的观点或许是后世望文生义的误会。 近代随着秦汉医学简牍的出土,”(口父)咀” 的含义随之显露。何茂活先生《<武威汉代医简> "父且” 考辩》一文指出, "父且” 一词在《武威汉代医简》中出现8次,“(口父)咀” 是“父且”的后起别字,也是通假字,”父、 且”分别为”斧、俎”的初文(甲骨文中”父”为手持斧形,”且” 是“俎”的古文),“父且”的本义是指用刀斧及砧板将药物砸、切细碎,以便煎制。其论证是可以令人信服的。何先生主要是从古文字的角度论证论点的,但出土简牍其实还有更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个观点,在马王堆出土的《杂疗方》有"内加及约:取空垒二斗,父且,段之, oo成汁,若美醯二斗渍之。.....”帛书整理小组认为“父姐”一词"其本义为用口嚼碎,后世改为捣碎,又改为细切”,这属于先入为主、本未倒置的解释。 仔细分析这段话,“段之”的”段”本义是”锤击”,“段,椎物也….”——《说文》。古时在石上用棒打经调味腌治过的干肉就称为"段脩”。确定"段之”的“段”有后世所说的”捣”或”锤击”的意思后,那么"父且”就不可能是”咬碎"或"捣”的意思,否则后面就不需要再”段之”。 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养生方》 、《杂疗方》 ( 公元前165年入土,墓生前168年死亡,当时的礼制是”君”死,子为父服丧三年才葬)可以看出,凡是用酒、醋或其他汁液“渍之”(浸泡)的药物,一般有两种处理。
一种是直接捣碎或粉碎,如: 诸伤:冶(研碎) 齊实(荠菜子),o淳酒渍(浸泡)而饼之.... 蛻:齏(捣碎的)蘭(兰草) , 以酒沃(浇浸泡) , 饮其汁,以宰(滓)封其瘠(伤口) , 数更之(常换药) , 以熏o (外熏? ) 癫疾:一方: (癫)疾者,取犬尾(狗尾草)及酥(小米)在圈垣(牲畜的圈墙)上者,段(煅或锻? )冶(研碎) , 湮(本义:埋没)汲(本义:从井里打水)以饮之。 牝痔.....药浆方:取? (草头下“屈”,茜草)茎干治二升,取(署) (蓏)[ luǒ] (山药)汁二斗以渍之,以为浆,饮之,病已而已。 一方:牝持之有数窍......穿地深尺半,袤(长)尺,广(宽)三寸,燔o炭其中,段骆阮(捣碎或分段的苦参)少半斗(二分之一斗) ,布炭上,以布周盖(盖住口周围) ,坐以熏下窍。.... . 痈:一方:痈首(头痈) ,取茈(注:柴胡?紫草? )半斗,细? (左尊右利刀旁细段) ,而以善酨([zài]好醋)六斗oooooo如此oo医以此教惠.... 干骚(瘙)一方:取茹卢(芦)本(茜草根) , 齏之(捣碎) , 以酒渍之,后日一夜(浸泡一昼夜) , 而以涂之,已。 马王堆《养生方》益寿:..乌? (喙)一升,以淳酒渍之, o去其宰(滓),……
另一种就是先做切割类处理,再捣碎或粉碎,如: 毒乌(喙)者:取杞本(枸杞根——地骨皮)长尺,大如指,削(刮削成碎片),(舂)桕中,煮以酒…. 干骚(瘙)一方 :取阑(兰)根、白付( ? ) ,小? (刌[cǔn],切割之义)一升, 舂[chōng]之,以? (醋)、沐(米汤)相半洎之(用醋和米汤洛半浸泡) ..... 《杂疗方》中有“内加及约:取空垒二斗,父且,段之,o o成汁,若美醯二斗渍之。... 从以上可以推测,"父且” 对应“削”、”刌”( 都是切割之义) ;”段”对应"舂”(捣碎之义) ; "父且 ,段之”, 应该就是用刀斧及砧板将药物砍剁成小块状或粒状,再锤碎。之所以用斧头,大概是因为药材中有许多根茎、树皮、石、骨之类硬韧之物,且常为干品,古时用一般的日用刀具碎化远不如用重刃的斧头方便利索。毕竟斧的本义就是伐木工具。 《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句:”治千金膏药方 :蜀椒四升,弓穷一升,白芷一升,附子卅果,凡四物,皆冶,父且,置铜器....,”皆冶, 父且”大概“父且,皆冶”的倒置,或者此时代”父且”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