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2021-10-29 13:48|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496| 评论: 0

摘要: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故需要良好的稳定结构,两下肢要等长。当下肢发生骨折后,对骨折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若患肢成角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患肢短缩 ...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故需要良好的稳定结构,两下肢要等长。当下肢发生骨折后,对骨折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若患肢成角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患肢短缩在2cm以上者,则会出现跛行。下肢肌肉发达,骨折整复后,单纯夹板固定难以保持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尤其是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常需配合持续牵引,固定时间也应相对长些,以防止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或再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儿童平均为151°,而成人男性为132°,女性为127°。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图6-63)。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一个角度,称前倾角或扭转角,正常在12°~15°之间(图6-64)。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必须注意保持正常的颈干角和前倾角,特别是前倾角,否则会遗留髋关节畸形,而影响髋关节的功能。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图6-65):①关节囊的小动脉来源于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到关节囊附着部,分为骺外动脉、上干骺端和下干骺端动脉,进入股骨颈,供应股骨颈和大部分股骨头的血运。②股骨干滋养动脉仅达股骨颈基底部,小部分与关节囊的小动脉有吻合支。③圆韧带的小动脉较细,仅供应股骨头内下部分的血运,与关节囊小动脉之间有吻合支。此三条血管均比较细小,且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由于股骨头、颈的血运较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两个主要问题。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病因病机】

      由于股骨颈部细小,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负重量大,又因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质疏松,即使受轻微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如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收,臀部着地,便可引起股骨颈骨折。青壮年、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较少见,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所致,如车祸、高处跌下等。此种股骨颈骨折病人,常合并有其他骨折,甚至内脏损伤。股骨颈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和基底部骨折三种(图6-66)。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头下部和颈中部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故称囊内骨折;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故又称囊外骨折。移位多的囊内骨折,股骨头脱离了来自关节囊及股骨干的血液供应,以致骨折近端缺血,不但骨折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的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颈部的血液供应,因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就越高。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不多,除由股骨干髓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低。

      股骨颈骨折按X线片的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两种(图6-67)。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水平线)所形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往往小于30°,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图6-68)。临床上内收型骨折较多见,外展型骨折比较少见。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还有Garden分类法,将股骨颈骨折分为不完全骨折(GardenⅠ型)、无移位骨折(GardenⅡ型)、轻度移位骨折(GardenⅢ型)、完全移位骨折(GardenⅣ型)四种类型。该分类法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诊查要点】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行走,应首先考虑到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有移位的骨折伤肢外旋、缩短,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囊内骨折足外旋约45°~60°,囊外骨折则外旋角度较大,常达90°,并可扪及大粗隆上移。伤后髋部除有疼痛外,腹股沟附近有压痛,在患肢足跟部或大转子部有叩击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但囊内骨折由于有关节囊包裹,局部血液供应较差,其外为厚层肌肉,故肿胀瘀斑常不明显,患髋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但有部分嵌入骨折仍可短时站立或跛行。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位的稳定骨折变为有移位的不稳定骨折。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有些股骨颈无移位骨折X线检查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仍有怀疑者,有条件者可行MRI或CT检查,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也可嘱患者卧床休息,1~2周后再行X线片复查,若有骨折则此时骨折线清晰可见。

 【治疗】

      应按照骨折的时间、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决定治疗方案。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需复位,但患肢应制动;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复位和固定;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重建术或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的截骨术,以促进骨折愈合或改善功能。

      1.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 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其腘窝,并使膝、髋均屈曲90°,向上牵引,纠正缩短畸形。然后内旋外展髋关节并伸直下肢,以纠正成角畸形,并使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可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图6-69)。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2)牵引复位法 为了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保护股骨头的血运,目前多采用骨牵引逐步复位法。若经骨牵引一周左右仍未复位,可采用上述手法整复剩余的轻度移位。

      2.固定方法 无移位或嵌插型骨折,可让病人卧床休息,将患肢置于外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足中立位。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在患足穿一带有横木板的丁字鞋(图6-70)。亦可用轻重量的皮肤牵引固定6~8周。在固定期间应嘱咐病人做到“三不”: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负重。有移位的新鲜股骨颈骨折,可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如无特殊禁忌证,可用多根钢针或螺纹钉内固定(图6-71)治疗。

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3.练功活动 固定期间应积极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以及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现象。解除固定和牵引后,逐渐加强患肢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并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床活动。以后每1~2个月X线片复查1次,至骨折坚固愈合,股骨头无缺血性坏死现象时,方可弃拐逐渐负重行走,一般需半年左右。

      4.药物治疗 早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三七等。若有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症,可酌加枳实、大黄等通腑泄热。中期宜舒筋活络,补养气血,方用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用壮筋养血汤。

      5.手术治疗 对于老年人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由于有再移位的风险,一般在患者全身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均应尽早行多枚斯氏针、三枚松质骨螺钉或空心钉内固定,使患者能够早期活动和负重行走,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等。对于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如果患者全身状况良好,股骨颈后方无粉碎,骨质疏松不严重,可在闭合复位满意的情况下用三枚松质骨螺钉或空心钉固定,否则均应行人工假体置换术。

 【预防与调护】

      固定期间应注意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压疮,并经常按胸、叩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伤后数天疼痛减轻后,应行患肢屈伸活动,但要防止盘腿、侧卧及负重。对于骨质疏松者,大约需6个月才可逐渐过渡到负重活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