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2019-3-27 15:30|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755| 评论: 0

摘要: 牛蒡子 Niúbàngzǐ(《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 ...

牛蒡子 Niúbàngzǐ(《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药性】辛、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 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咽喉肿痛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栀子、连翘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栀子、瓜蒌等药同用。本品配伍玄参、黄芩、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牛蒡苷,牛蒡醇AFH;脂肪酸类成分:花生酸,硬脂酸;挥发油:(S-胡薄荷酮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牛蒡苷(C27H34O11)不得少于5.0%

2.药理作用 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薄荷下一篇:桑叶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