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叶 Sāngyè(《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微,味淡、微苦涩。以色黄绿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质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苦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温病条辨》);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4.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阴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寿世保元》)。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桑叶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宜蜜制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桑苷等;甾体类成分:牛膝甾酮,羟基促脱皮甾酮,油菜甾酮,豆甾酮等;香豆素类成分: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东莨菪苷等。还含挥发油,生物碱,萜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芦丁(C27H30O16)不得少于0.10%。 2.药理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