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血液产品标签设计要求 4.1 标签元素内容要求 血液产品标签编码设计时,应包含下列标签元素: —— 献血码、产品码、血型、失效时间数据结构的条码及其可读性文本。 —— 血站名称、许可证号、血量值、公称容量值、采血或制备时间值、失效期值等附加文本。 —— 产品码数据结构对应的产品名称、存储条件、适应证、注意事项条码文本。 —— 血型数据结构对应的血型名称、ABO 和 Rh(D)条码文本。 —— 不合格血液产品应包含生物危险标识。 —— 建议包含血量、采血时间、制备时间数据结构的条码及其可读性文本。 —— 推荐使用血液信息二维码,以便有条件的血站、医院能够快速采集及核对血液产品信息。 4.2 标签元素设计要求 献血码的条码文本在条码下方,紧邻条码下边缘但不与下边缘接触,与条码居中对齐显示;除献血码数据结构外,其他数据结构的条码文本应紧邻条码下边缘但不与下边缘接触,并与条码的左边线对齐显示,文本高度不宜小于1mm或大于3mm,见图2。 所有数据结构按条码显示时,需按国标《GB/T 18347 128条码》中的规定进行编码打印。 4.3 献血码设计要求 标签设计时献血码条码文本宜分段显示,一般按1-5位为第一段,6-7位为第二段,8-13位为第三段,显示时段与段之间增加空格以示区分,三段应支持分别配置相关字体和大小,为突出显示流水号,第三段的字体宜大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字体,见图3。 献血码条码文本中的献血码标识位显示在献血码的后面(无标识位时不显示),为避免献血码标识位与献血码内容混淆,在设计时宜将献血码标识位顺时针旋转90度显示,见图4。 献血码校验位应出现在献血码及标识位的后方,为便于与献血码及标识位区分,在设计时文字四周宜添加边框,见图5。 4.4 血型设计要求 如果Rh(D)为阳性,血型的条码文本中ABO可以打印成白底黑字;如果Rh(D)为阴性,血型的条码文本中ABO宜采用白底黑色边框线(即:镂空字体),以便能够醒目区分血液的Rh(D)血型。 如果Rh(D)为阳性,血型的条码文本中Rh(D)可打印成白底黑字;如果Rh(D)为阴性,血型的条码文本中Rh(D)宜采用黑底白字(即:反显),以便能够醒目区分血液的Rh(D)血型。 为醒目识别血液产品的血型,ABO及Rh(D)应使用大字体突出显示,且ABO字体应大于Rh(D)字体,见图6。 4.5 标签样式设计要求 4.5.1 一般原则 标签设计主要考虑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加工/管理的效率,这两点冲突时,安全应优先于效率。 标签上关键信息应通过位置突出显示,以便最终用户能够快速识别。 对于颜色的使用(例如,ABO)既不禁止也不鼓励。 所有标签的留白区域的宽度按国标或ISO标准规定的条码编码标准执行。 4.5.2 标签元素位置 血液产品主体标签的设计宜采用“土”字分隔法,即:将上部三分之二左右区域按四个区域划分,区域一、二高度小于区域三、四,下方三分之一左右区域不再划分,将标签元素放置于这些区域中。 考虑到血液产品名称可能过长,允许血液产品名称由区域三延伸到区域四,按此模式设计时,应在区域四与区域三产品名称对应区域预留空白区域,见图7、图8。血液产品标签各区域与元素对照见表1。 ........后面内容及多图请下载PDF全文阅读:WS T 789—2021 血液产品标签与标识代码标准.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