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代有一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经常头昏头痛,鼻子流脓流涕,腥臭难闻,日久也闻不到香臭。本地四处求医,均无效果,十分苦恼。 有一天,朋友来看他,见状,便劝道:老兄,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地求医?"他听后觉得有道理,反正呆在家里得了这种病,死也死不了,还不如出去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也好。 于是,次日便携家人出门了。这个举人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治好鼻病。后来,他到了南方夷族(古代中原人对其它地方人的带有偏见蔑意的叫法)人居住的地方,他遇见一白发老人告诉他:"你这病不难治,我给你介绍个验方,只要你坚持治疗,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就能治好。"他听了很高兴,急忙向老人求教。 只见老人走到房前,在一株落叶灌木上采了几朵紫红色的像毛笔头形状带茸毛的花苞,说:"就是这种药,你每天早晚采几朵,直接煎汤或者煮着鸡蛋吃,用不了一个月,准能治好你的病。"于是,他遵照医嘱,连服半月,果然鼻子不再流脓,头脑变得轻松,香臭味也闻到了,积年鼻疾赫然告愈。 秦举人病愈后,对夷老感激不尽。还带回这种树的种子种在房前屋后,以纪念夷老治病之情。遇到有鼻疾的人,就用这种药给人治病,都收到了显著疗效。 后来,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医生。人们问:“这种药很奇怪,先开花后长叶,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忘了问老人,觉得这多亏朋友当初指点和夷族老人的倾心相助,自己会意就叫“心意花”吧;再者,想这是辛戌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便答道:"这药,就叫辛夷花(心意花)。天长日久,就成了后世的“辛夷花”了。 辛夷花,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木兰花、紫玉兰、玉树、玉堂春。花蕾性温味辛、归肺、胃经,祛风、通窍、止疼,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它偏寒偏热均可应用,药用价值颇高,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 关于辛夷,还被唐代吴兴(今湖州)的有“大历十才子之冠”美誉的钱起写入《暮春归故山草堂》这首诗,大意是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其还有一个版本,即诗的开头两字不同、第三、四字位置互调后,叫《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如下: 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此诗写出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暮春大好时光即将逝去所引起的愁绪。全诗前二句写景,诗中有画;后二句抒情,意在言外。诗风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深沉。借用暮春时的不同景物,表达自己内心思绪的转变历程,由开始的抵触不能接受,到后来的欣然接受,是自我的抚慰,也是自己说服自己的过程。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启疾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