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分类•食治门(谷)|粳米 陈仓米 糯米 黍米 稷米 麦 小麦 面 大豆 大豆黄卷 ... ...

2021-11-16 19:43| 发布者: 国医正宗| 查看: 167| 评论: 0|原作者: 明·李榳

摘要: 食治门(谷)神曲、红曲、麦芽、油麻、食盐、扁豆、赤小豆、甘蔗,俱见前卷。粳米粳米无毒甘平味,能和五脏补脾胃,长肌坚骨止泄烦,强志益精又益气,孽米温中宿食消,杵糠下噎取其义。粳,硬也,坚硬于糯米也。即今 ...

食治门(谷)

神曲、红曲、麦芽、油麻、食盐、扁豆、赤小豆、甘蔗,俱见前卷。

粳米

粳米无毒甘平味,能和五脏补脾胃,长肌坚骨止泄烦,强志益精又益气,孽米温中宿食消,杵糠下噎取其义。

粳,硬也,坚硬于糯米也。即今白晚米与早米。赤白大小异族,惟白晚米为最。入手太阴、少阴经。平和五脏,补益胃气,长肌肉,壮筋骨,止烦渴泄痢,强心志,益肾精,益肺气。养生书云∶气精皆从米变化而生,故字皆从米。有病者,煮粥食之,不杂一物,其病自愈。造饭过熟则佳。食干饭止泻,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和苍耳食,令卒心痛,烧陈仓米和蜜浆解之。和马肉同食,发痼疾。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发病。《液》云,白虎汤用之入肺,以阳明为胃之经,色为西方之白也;少阴症桃花汤用此,甘以补正气;竹叶汤用此,甘以益不足。孽米,即谷芽也。去壳,止取孽中之米,故曰孽米。味苦,温,无毒。主寒中下气。

开胃消食,除烦热。性温于麦芽。杵糠,即舂杵头细糠也。性平。主卒噎不下及反胃不止,刮取含之即去。亦取其舂捣之义耳。又烧末服之令易产。以糠作枕,损人眼目。

陈仓米

陈仓米咸酸涩温,调胃能止泄如奔,宽中下气除烦渴,更消蛊肿封疮痕。

仓,廪也,即粳米以廪军人者。陈久者良。无毒。调胃缓脾,宽中下气,除烦止渴,消食涩肠,止泄痢,食之易饥,炊作干饭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凡热食即热,冷食即冷,假以火气,体自温平。黄米丸∶治水蛊,用干系瓜一捧,去皮剪碎,和巴豆十四粒同炒,以巴豆色黄为度,去巴豆,入陈仓米,如系瓜之多少,同炒米黄色,去系瓜,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汤下百丸,数服即愈。盖系瓜如人之脉络然,引巴豆之气入皮肤也。又蒸作饼,和醋封毒肿恶疮立瘥。

糯米

糯米甘温主温中,止吐泻乱安胎宫,炒黑敷疮黄止衄,多食热壅气不通,秆又退黄并蛊毒,煮汁饮之立见功。

糯, 也。其米软而粘,即稻米也。今人用之作酒煮糖者,无毒。温中益气,实肠止泄,定霍乱,养下元,缩小便,治妇人胎动腹痛,下黄水,和气血药中服之,若杂肉同进则不利其子。炒黑水调,敷痈疽、金疮、水毒、竹木刺。炒黄为末,新汲水下二钱,治鼻衄不止。多食生热,壅诸经络气,令人神昏,嗳酸胀闷,久则动风,发疮,缓筋身软不能行。诸家因见食者多病此症,遂以糯性为寒,不知其性实温,而体质粘滞难化,脾胃弱者湿热生而气窒不通。观之造酒,其热可见。作糜粥食之,止消渴。合酒同食,醉难醒。稻秆,治黄病通身及蛊毒,煮汁饮之效。按五谷,稻,黍、稷、麦、菽。早米,晚米、糯米、皆稻也。旧说独以糯为稻则误也。

陶隐居云∶《诗》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八谷也,俗人莫能证辨,而况芝英乎?然陶以禾即是粟,朱子《诗》注明言∶禾者,谷连 秸之总名。但八谷有粟则是,盖言粱则包粟在中。但诸谷皆以各方风土所宜、人事早晚有异为名,其种类最多,此识其入药者耳。

黍米

黍米益气味甘温,肺病相宜多则烦,赤者微苦止咳嗽,霍乱泄痢作粥餐,秫熟能润大肠燥,酿酒蜷急自然伸。

性宜高燥而寒,故北地有。似粟而非粟,谷之类也;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大概有二种,米粘者为秫,不粘者为黍。黍又有丹、赤、黑数种。无毒。肺之谷也,肺病宜食。益气安中,补不足,宜脉。不可久食,多热,令人烦闷昏,五脏好睡,发宿疾,缓筋骨,绝血脉。合葵菜食,成痼疾;合牛肉、白酒食,生寸白虫。赤黍米,皮赤米黄,味苦,微寒,无毒。主咳嗽咳逆,霍乱,止泄痢,除热止渴,下气。《衍义》云∶但可为糜,不堪为饭,粘着难脱,然亦动风。秫米,似黍米而粒小,即《诗》之所谓 也。性宜下湿而暑,故东南皆有之,宜作酒。肥软易消。故谓之软粟,又谓糯粟。味甘,微寒,无毒。止寒热,利大肠。能壅五脏气,动风,不可常食。又和菌陈、地黄酿酒服,治筋骨挛急;嚼烂涂疮疥、漆疮、冻疮,犬咬;又为末,鸡子白调涂肿毒。

稷米

稷米本是五谷长,甘芳可爱供祭向,利脾胃解毒苦瓠,多食令人发痼冷。

稷,亦谷之类,似黍而小,即今之 米,又谓之粢,为五谷之长。米熟芳香可爱,故取以供祭祀。其茎穗,人家用作扫帚。性冷,无毒。主益气安中,补不足,利脾宜胃,治热,解苦瓠、丹石毒。多食发三十六种冷病。八谷之中最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用之。不可与附子同食。

麦除热味甘寒,令人轻健气力完,大麦咸温止消渴,调中益气可常食。

麦有 麦、大麦、小麦,荞麦。 是麦之皮号,犹稻为谷之通名也。 麦亦大麦也,但大麦皮稍薄,小麦皮又更薄耳,故作孽,皆温中消谷。 麦,无毒。主轻身除热,久食令人多力健行,不动疾。惟先患冷气人不宜。大麦,无毒。主消渴,除热,调中益气,补虚劣,壮血脉,实五脏,肥肌肤,益颜色,化谷食,疗胀止泄,头不白,不动风气。暴食之,稍似脚弱,为下气及肾腰故也。久甚宜人。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作面无热燥,胜于小麦。蜜为之使。丹溪云∶初熟时人多炒食之,此等有火,能生热病,人不知之。又和针砂、没石染须甚黑。

小麦

小麦甘凉养心肝,除烦止渴利便难,润咽更止漏唾血,浮者盗汗实时干,麦苗退热消酒疸,麦奴治疫解金丹。

小,形小也;麦,脉也。以继续谷米,续民命脉,即今人所磨为面食者。无毒。主养心肝气,除热,止烦渴、咽干,利小便,止漏血、唾血、暴淋,杀蛔虫。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浮小麦,止盗汗,治大人、小儿骨蒸肌热,妇人劳热。入药微炒。麦苗,味辛,寒,退胸中邪热,消酒毒,除黄胆,利小便。绞汁服之。麦奴,即苗上黑霉。主烦热,解丹石、天行热毒。

面性甘温能补虚,强气浓肠实肌肤,麸凉调中仍去热,面筋益气腹宽舒,荞麦甘平去滓秽,食久风动脱眉须即小麦面,性温。不能消热止烦,惟养气补不足,助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实肤体,浓肠胃,强气力。

其有湿热,能发诸病壅热,小动风气,不可常食。丹溪云∶面热而麸凉,须晒令燥,以少润之,舂去皮,煮为饭食之,无面热之后患。《图经》云∶凡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大、小麦,地暖处亦可春种之,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又云,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作粉食之,补中气,和五脏。凡面食熟则益人,生则有损。古方治妇人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醋调涂上,内又水煮服之。又炒食之,止痢。醋蒸 折伤即定。麦麸,凉。调中去热,止泄痢;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折伤瘀血,醋炒 之。第三磨者凉,谓其近麸也。面,温。消谷及诸生物,止痢消痔,主小儿痫。荞麦,性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羊肉食之,患热风癞,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锉丹石,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小儿赤丹,醋和敷之。杖疮,鸡子白调涂有效。其叶作茹食之,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其瓤烧灰淋汁,洗六畜疮。

大豆

大豆甘平除胃热,逐水通淋散积结,破瘀治风及痈疮,消谷宽膨炒作屑,豆腐宽中脾胃和,大肠浊气能清别。

豆,即菽也。无毒。除胃中热痹,逐水胀、伤中淋露,散五脏结积,下瘀血。炒令烟未断,乘热投酒中,治风痹瘫痪、口噤头风及产后风虚血病。和饭捣涂一切痈疮肿毒,小儿豌豆疮。炒为屑,主胃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煮汁甚凉,可以压丹石毒,解乌头诸药毒,杀牛马瘟毒,兼能调中下气止痛,通关脉,杀鬼毒,治喉痹。食罢生服半两,去心胸烦热,热风恍惚,明目镇心,温补。又醋煮服,治子死腹中,胎衣不下。炒食极热,煮食及作豉极冷,作腐则寒而动气,黄卷及酱平,牛食温,马食泠,一体之中,用之数等,大抵宜作药使耳。

但有黑白二种,黑者入药,白者不用。其紧小者为雄豆,入药尤佳。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黄豆,味甘,温。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白豆,即今之饭豆,味咸,平。肾之谷,肾病宜食。

补五脏,暖肠胃,调和十二经脉。其嫩叶谓之藿,可作菜食,利五脏下气。豆腐,味甘,平。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中寒多泄多屁者忌食。

大豆黄卷

大豆黄卷味甘平,湿痹痉挛膝痛疼,更除气聚并积结,蓐妇瘀血实时行,绿豆作者堪为茹,解热醒酒心自清。

即豆芽也。以生豆为之,芽出便晒干,名为黄卷。无毒。主湿痹筋挛膝疼,破妇人恶血及蓐妇药中多用之。又除五脏胃气结积,去黑痣面黯,润皮毛,益气解毒。入药微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