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草木传》

2021-11-27 14:33|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419| 评论: 0|原作者: 潘东元|来自: 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 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撰写的一个药性剧《草木传》,亦名“药性梆子腔”。与之相类的尚有《本草记》、《药会图》、《草木春秋》、《群英会》四种,是以戏曲讲述中医药知识的古代科普文学作品,堪称本 . ...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青少年时代的蒲松龄,不重视八股文,闲时博览群书,其中包括不少中医药书籍,所以蒲松龄精通医学,据说他自己配制了一种“案饯菊桑茶”,此茶具有祛暑、清热、清痰、通血脉、健心脾、改善睡眠的功能,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蒲松龄对草药的药理、特性、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他撰写了《药崇全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著作。
     《草木传》,亦名“药性梆子腔”,是蒲松龄撰写的一个药性剧,其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剧中角色均由草木充当,实际上是替中草药作传,故名《草木传》。运用生、丑、旦、净等戏剧行当加以演义,将药物人格化、情节故事化,把中药搬上戏剧舞台。角色的形象,也根据药物的性能,特征来刻画,如甘草的老成持重,番木鳖的强悍成虐,大黄的勇猛刚毅,菊花的清高素寒等。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借用药物间的性能的生克制化关系,如甘草与“逐山寨”大王海藻、大戟、甘遂、芜花间的冲突,即与中药“十八反”的内容相呼应。至于角色对白,唱词以及所用道具,无一不是由药物及相关含义组成,内容包括、性能、功用、产地、形态、炮制方法等。
     《草本传》这本书里,共介绍了常用中药500余种,并有不少方剂剧本。如清肺汤,蒲松龄写道:“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冬门后摇了摇马兜铃,内出两位妇人,一个叫知母,头戴一枝旋覆花,着一脸天花粉;一个叫贝母,头戴一枝款冬花,搽着一脸玄明粉。金莲来求咳嗽良方,黄芩抬头一看,即知枳实是止咳奇药,放下马兜铃,汇成一方,便把那热痰喘嗽一起治去”。他把清肺汤的药物组成、方剂功效纳入剧本中,绘声绘色地使人们掌握了方药知识,又领略了文学风采。
     《草木传》有人考证是清嘉庆年间山西儒医郭秀升(字延选)所写《药会图》经路大荒等人抄录转辑《蒲松龄集》里的,是以戏曲讲述中医药知识的古代科普文学作品,与之相类的剧目尚有《本草记》、《药会图》、《草木春秋》、《群英会》等四种。大概都是为普及中医药知识编写的。借助戏剧舞台来普及宣传医药知识,这在二百年前的清代,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草木传》不仅丰富了戏曲研究和古代科普文学研究的内容,而且向我们展示了清代医药知识普及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份很有价值的遗产。 
     《草木传》幽默风趣,寓中医药知识于娱乐之中,堪称本草知识人文化的典型。其目录如下:

开  演

第一回  栀子斗嘴         第二回  陀僧戏姑         第三回  妖蛇出现         第四回  石斛降妖

第五回  灵仙平寇         第六回  甘府投亲         第七回  红娘卖药         第八回  金钗遗祸

第九回  番鳖造反         第十回  甘草和国
(国正行编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