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骨折是指股骨下端腓肠肌起始点上2~4cm范围内的骨折。青壮年人多见。 【病因病机】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或膝部着地,间接暴力所引起,也可因直接暴力打击所造成。此外,若膝关节强直、失用性骨质疏松,更容易因外力而发生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可分为屈曲型、伸直型,一般以屈曲型多见。屈曲型骨折远端向后侧移位,骨折呈横断或斜形,骨折线由后上斜向前下方,骨折远端因受腓肠肌的牵拉和关节囊的紧缩,而向后移位,容易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和神经;伸直型骨折,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从前上斜向后下。 【诊查要点】 临床表现与股骨干下1/3骨折相类似,检查时应注意防止膝关节过伸而造成血管神经损伤。若局部出现较大血肿,且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脉搏减弱或消失时,应考虑为腘动脉损伤。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治疗】 对青枝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应将膝关节内的积血抽吸干净,然后用夹板固定,前侧板下端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的下端至腘窝中部,两侧板以带轴活动夹板超膝关节固定,小腿部的固定方法与小腿骨折相同,膝上以4根布带固定,膝下亦以4根布带固定。有移位的屈曲型骨折可采用股骨髁部冰钳或克氏针做骨牵引(图6-79①②);伸直型骨折则采用胫骨结节牵引(图6-79③④)。骨牵引后只要稍微配合手法即可复位,整复时要注意保护腘窝神经血管,用力不宜过猛,复位困难者,可加大牵引重量后整复。骨折对位后局部用夹板固定,两侧板的下端呈叉状,骑在冰钳或克氏针上。若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复位或合并腘动、静脉损伤和压迫者,考虑手术探查、切开整复内固定。练功方法与股骨干骨折基本相同,但因骨折靠近关节,易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所以应尽早进行股四头肌操练和关节屈伸功能锻炼。5~7周后解除牵引,改用超膝关节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药物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于股骨髁上骨折邻近膝关节,为了防止关节僵硬,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用中药熏洗并结合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