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子

2021-11-29 15:45| 发布者: 橘井泉香| 查看: 183| 评论: 0

摘要: 《中药大辞典》:牡荆子拼音Mǔ Jīnɡ Zǐ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出处陶弘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 ...

中药大辞典》:牡荆子

拼音Mǔ Jīnɡ Zǐ

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

出处陶弘景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果实。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飏去灰屑杂质,藏干燥处。

原形态牡荆(《广志》),又名:楚(《诗经》),荆(《广雅》),铺香、午时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布惊草、蚊香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新枝四方形,密被细毛。叶对生,间有三叶轮生;掌状5出复叶,枝端的间有3出复叶;中间3小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具粗锯齿;两面绿色,并有细微油点,两面沿叶脉有短细毛,嫩叶背面毛较密;两侧小叶卵形,长为中间小叶的1/4~2/4;总叶柄长3~6厘米,密被黄色细毛。圆锥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至30厘米,密被粉状细毛;小苞细小,线形,有毛,着生于花梗基部;花萼钟状,上端5裂;花冠淡紫色,长约6毫米或稍长,外面细毛密生,上端裂成2唇,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伸出花管;子房球形,柱头2裂。浆果黑色,宿萼包蔽过半。花期7~8月。

生境分部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等地。产于江苏、广西、浙江、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实梨形或卵形,长3~4毫米,直径约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状,顶端截形,有花柱脱落的凹痕。表面光滑,或有不明显的纵纹。多被有宿萼,萼筒顶端5齿裂,外面有5条明显的肋纹,并密枝灰白色短绒毛。果壳坚硬,内有黄白色种子数枚。气微弱,味淡。

药理作用25%煎液在体外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制较弱。

性味辛微苦,温,

①《别录》:"味苦,温,"

②《纲目》:"辛,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下气,止痛。治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庙,疝气,妇女白带。

①《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

②朱震亨:"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

③《国药提要》:"治腓肠肌之痉挛及下肢之浮肿。"

④《广西中药志》:"治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或浸酒。

注意《本草经集注》:"防己为之使。畏石膏。"

复方①治寒咳、哮咳:牡荆子四两。炒黄研末,每次二至三钱,每日三次,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②治中暑发痧:干牡荆果实五钱。水浓煎,或研末为丸,每次一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小肠疝气:牡荆子半斤(炒熟)。入酒一盏,煎一沸,热服。(《纲目》)

④治湿痰白蚀:牡荆子炒为末,每酒服三钱。(《濒湖集简方》)

⑤治停乳奶胀:牡荆子四钱。研末,温开水加酒少许调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耳聋:牡荆子浸酒饮。(《纲目》)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咳喘:观察小儿迁延性气管炎所致的咳喘22例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36例,结果在3~4天内分别有18例和23例咳喘消失,3例和7例咳喘明显减轻,其余无效。其中有合并症的11例,治后9例痊愈,2例无效。对再发病例应用仍然有效,但对急性期效果较差。认为牡荆子有化痰止喘作用,能促进呼吸道炎症分泌物的吸收,但抗菌力不强。对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所引起的咳嗽,可以减轻症状。治疗中部分患儿服药后略有出汗,余无副作用。用法:牡荆(叶、籽)1.5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加糖,日服3次,每次10毫升。对有并发症的,结合辨证加用其它中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牡荆子

拼音Mǔ Jī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rtree

别名小荆实、牡荆实、荆条果、黄荆子

出处出自陶弘景。

《本草纲目》:牡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青、赤二种,青者为荆,嫩条皆可为莒囤。古昔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V.cannabifolia Sieb.et Zucc.;V.negundo L.f.intermedia Pei]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手搓下,扬净,晒干。

原形态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圆锥形或卵形,上端略大而平圆,有花柱脱落的凹痕,下端稍尖。长约3mm,直径2-3mm。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细绒毛,包被整个果实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齿裂,外面有5-10条脉纹。果实表面棕褐色,坚硬,不易破碎。断面果实较厚,棕黄色,4室,每室有黄白色种子1枚或不育。气香,味苦、涩。 以颗粒饱满、气香者为佳。

化学成分牡荆子含丁香酸(syry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牡荆木脂素(vitexlignan),以及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acid0。还含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宿萼中,含量约为 0.05%。

药理作用1.平喘作用 牡荆子煎剂或其黄酮甙能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哮喘;离体豚鼠肺灌流试验表明,牡荆子煎剂、乙醇提取物、黄酮甙或其含强心甙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牡荆子醚提取的白色脂类化合物对支气管平滑肌也有显着扩张作用,其0.02%浓度小鼠离体肺灌流,可使流出量增加300%以上;临床试用一次吸入5mg即可产生强大迅速的平喘作用。牡荆子乙醇提取物临床平喘总有效率在80%以上,其中的有效在分牡荆木脂素0.06mg/ml和0.125mg/ml小鼠离体肺支气管灌流,可使流量明显增加;对豚鼠离体支气管片,也可使其张力降低并能部分对抗组胺的收缩作用,对组胺所致肺溢流量增加有明显对抗作用;牡荆木脂素4mg/kg或5mg/kg腹腔注射能显着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引喘的潜伏期。由成熟牡荆子中提取的牡荆子脂质(L)0.05g/L,0.1g/L,0.2g/L,0.4g/L,0.8g/L和1.0g/L浓度小鼠肺支气管灌流,可使灌流液流速明显增加,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牡荆子脂质对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小鼠气道平滑肌收缩的拮抗作用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L100-300mg/kg 腹腔注射可使乙酰胆碱和组胺喷雾所致豚鼠喘息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试验表明L对小鼠气管平滑肌的最佳扩张效果是其中油酸、亚油酸、棕油酸和硬酯酸协同作用的结果。2.镇咳作用 牡荆子挥发油1.25g/kg或2.5g/kg口服,能明显延长小鼠浓氨小喷雾引咳的潜伏期;牡荆子的乙醇和石油醚提出物也有相似的镇咳作用。牡荆黄酮甙青脉注射,能对抗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所致咳嗽,并随剂最增加,镇咳作用增强,表明其镇咳作用可能与抑制咳嗽中枢有关。3.祛痰作用 小鼠酚红法试验,牡荆子油 0.8g/kg和3.2g/kg灌胃,有明显祛痰作用。挥发油灌服也有显显祛痰作用。4.抗菌作用 25%牡荆子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煎剂对卡他球菌也有抗菌作用。5.其他作用 牡荆子醇提取物有降血压作用,牡荆子黄酮甙对麻醉猫和犬有稳定、持久的降血压作用。牡荆子醚浸液中脂类化合物对豚鼠离体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牡荆子乙醇提出物200g(生药)/kg口服,能使幼鼠胸腺明显萎缩,表明其有增强肾上皮质功能的作用。 6.毒性 牡荆子煎剂200g/kg1次口服,观察72h,10只鼠仅1只死亡。牡荆子挥发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 9.6ml/kg或13ml/kg,腹腔注射的MLD为6.0g/kg,口服9。9.6g/kg,未见动物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给小鼠口服特荆子油每日1/10和1/20LD50,连续14d,动物全部存活,体重增长,主要器官的形态和组织学检查均无异常;给猫口服50mg/(kg·d)连用20d,心电图检查猫的心率,S-T段和T波均无明显变化,临床验证,每日50mg,心时间性图、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均示见异常。

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粉末(40目)1g,用石油醚脱脂后,再以95%乙醇ml浸泡4-6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分置于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镁粉、盐酸-锌粉试剂,依次显现橙黄色和樱红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 将上述石油醚提取液浓缩至0.5ml,供点样用,另以牡荆内酯为对照。分别点样在同一硅胶(青岛)0.3%CMC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2%香草醋硫酸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1.牡荆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打碎。 2.炒牡荆子 取净牡荆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有香气,取出,放凉。用时打碎。 饮片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圆锥形或卵形,上端略大而平圆,有花柱脱落的凹痕,下端稍尖。长约3mm,直径2-3mm。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细绒毛,包被整个果实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齿裂,外面有5-10条脉纹。果实表面棕褐色,坚硬,不易破碎。断面果实较厚,棕黄色,4室,每室有黄白色种子1枚或不育。气香,味苦、涩。 以颗粒饱满、气香者为佳。 理化鉴别 (1)取粉末(40目)1g,用石油醚脱脂后,再以95%乙醇ml浸泡4-6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分置于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镁粉、盐酸-锌粉试剂,依次显现橙黄色和樱红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 将上述石油醚提取液浓缩至0.5ml,供点样用,另以牡荆内酯为对照。分别点样在同一硅胶(青岛)0.3%CMC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2%香草醋硫酸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炒牡荆子形如牡荆子,表面棕褐色,鼓起,微有香气。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主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痛;脚气肿胀;白带;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或浸酒。

注意1.恶石膏。2.病非干外邪者一概不宜用。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牡荆实,其主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者;盖足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厥阴为风木之位,外邪伤于二经,则寒热留连于筋骨,而胃气壅滞,苦温能通行散邪,则胃气利而寒热自除。咳逆亦邪气壅胃所致,邪散气下,则咳逆自止矣。

2.《名医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下气。

3.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

4.《国药提要》:治腓肠肌之痉挛及下肢之浮肿。

5.《广西中药志》:治哮。

摘录《中华本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牡荆叶下一篇:牡荆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