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伤寒初证

2021-11-29 18:01| 发布者: 国医正宗| 查看: 687| 评论: 0|原作者: 明·李榳

摘要: 旧以痰饮、虚烦、香港脚、食积、疮毒、瘀血,劳发、痘疹八证,六类伤寒。添加感冒、劳伤,共成十证。要之百病皆类伤寒,不可不知。正、类伤寒如斯,传变伤寒何谓?尝闻∶传阳则潮(热自)汗(便)闭(溺)涩(腹)满 ...

旧以痰饮、虚烦、香港脚、食积、疮毒、瘀血,劳发、痘疹八证,六类伤寒。添加感冒、劳伤,共成十证。

要之百病皆类伤寒,不可不知。

正、类伤寒如斯,传变伤寒何谓?尝闻∶传阳则潮(热自)汗(便)闭(溺)涩(腹)满,(口)渴(发)狂谵(语),甚则(发)斑呕(血)喘急,能升墙屋;变阴则厥冷呕吐利,不渴静蜷,甚则咽痛郑声,欲坐井地,请以初证言之。

 

头痛三阳所主,而湿痰鼻塞胸烦;

太阳表证,头痛自巅顶连两额太阳穴者,分有汗、无汗治之,若头痛如破者,急用连须葱白汤姑止之。

阳明表证,额痛连鼻目齿,葛根葱白汤、葱豉汤;阳明里证,晡热汗多头痛者,调胃承气汤;阳明证汗多烦渴,脉洪头痛者,白虎汤加白芷。少阳证,头角痛连耳,往来寒热者,小柴胡。湿家鼻塞声重头痛者,令病患先噙水一口勿咽,次将瓜蒂散一字入鼻内,搐出黄水为度。痰涎头痛难当,胸膈烦满欲吐,寒热者,瓜蒂散吐之。凡头痛连脑痛甚,手足俱寒者不治。

巅痛厥阴所司,而脾肾从足至颈。

三阴无头疼。太阴、少阴脉至颈胸而还,惟厥阴上系与督脉会于巅顶,下颃颡连目出额,必兼干呕吐沫,却无身热,亦与阳证不同,三味参萸汤主之;轻者,小建中汤。若厥阴得浮脉,则阴病见阳易愈。若脉沉痛入泥丸,手足冷爪甲青者,谓之真头痛。有上证而连齿痛者,属少阴厥证,俱不治。然风温在少阴,湿温在太阴,而反头痛,至阴毒及太阳少阴两感,亦有头痛,不与阴证无头疼相反耶。然少阴虽有反热而无头疼,厥阴虽有头疼而无身热,且头疼终不如阳经之甚。若身热头疼两全者,则属阳证。

项强连背邪初临,

项硬而不能左右回顾,太阳初证。表实无汗,葛根汤;表虚有汗,桂枝汤加葛根。若误下邪气乘虚入里,反结胸而项强又不解,谓之结胸项强,大陷胸汤、丸,兼理中丸,或四逆汤服之。所以阴毒初病亦有项强,俱以热药治之,正阳散、附子汤是也。

项强连胁邪亦猛。

项强连胁下满者,小柴胡汤。又有风湿项强, 病项强,见本条。

头眩有风有虚,未经汗下而眩者,邪渐入里,表虚故也。头目俱眩者,太阳并少阳伤风也;时时目眩口苦者,少阳风邪盛也,俱小柴胡汤主之。头眩善食不恶寒者,阳明风邪也,茯苓桂甘汤。已经汗下而眩者,里虚也。汗漏不止,心悸身摇惕 ,或发热者,玄武汤。虚烦头眩,心下痞满,腹痛气上冲咽,身战筋惕成痿者,茯苓桂术甘草汤。

经曰∶下虚则厥,上虚则眩。所以妇人经水适来,易病真元耗散,皆令头眩。间有痰火上冲者,轻则起方昏眩,重则卧亦旋转,危哉!

郁冒不仁不省。

郁,乃气不舒;冒,乃神不清,俗谓之昏迷也。经曰∶诸虚乘寒则为厥。郁冒不仁,言寒气乘虚中人,如物蒙罩其首,恍惚不省人事,比之眩晕更重。太阳少阳病,头痛眩冒,时如结胸痞硬者,人参三白汤加川芎、天麻。吐下虚烦气冲,眩冒身摇者,茯苓桂术甘草汤。少阴证,脉沉迟,面微赤,身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理中、四逆汤,甘草干姜汤选用。血虚者,人参养荣汤加天麻。如不利止,头眩,时时自冒者难治。

太阳病,下之不愈,因复发汗,表里俱虚,其人必冒,汗自出则表和而愈。又痰饮郁冒厥逆者,三生饮。感湿头重眩晕者,芎术除眩汤。又有头重二证,太阳不能举者,宜发散;易病不能举者,宜补真元。妇人新产血虚挟寒必冒,见产后。

身恶寒,有热无热,阴阳班班;

恶寒非寒热之寒,身虽灼热,亦欲近衣,却不可过复及近火气,则寒热相搏,寒不可遏。经曰∶发热恶寒者,发于太阳也,乃阳证之表恶寒,无热恶寒者,发于太阴也,乃阴证之里恶寒。在阳则脉浮数,宜发汗;在阴则脉沉细,宜温中。或下证悉具,但有一毫恶寒者,为表邪未净,须先解表,俟不恶寒,乃可攻下。时时啬啬恶之甚者属太阳;乍止乍恶之微者属少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惟太阳合病在表,则亦恶寒。若少阴证,恶寒而蜷,脉沉细,无头疼,无项强,厥冷自利烦躁,脉不至者,死。

背恶寒,口和口燥,虚实井井。

风寒客于表分,当一身尽寒,今但背恶寒者何也?盖背为阳,腹为阴,又以背为五脏所系,是以背恶寒也。

寒邪在里,不能消耗津液,故口中和,此属少阴,宜附子汤。热邪陷内,消耗津液,故口中干燥,全无滋味,此属阳明并三阳合病,俱宜白虎汤。中暑及暑月伤冷,阴气乘阳,亦有背恶寒者。

恶风可解,而漏汗溺涩当温;

恶风者,或当风、或用扇则怯风吹,居密室则不恶也。且三阴无恶风证,悉属阳经。无汗者,当发其汗;有汗者,当解其肌。若里证甚而恶风未罢者,尤当先解其表,而后攻其里也,桂枝汤加葛根主之。汗漏不止及溺涩,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宜桂枝附子汤。凡汗不止者,必恶风,烦躁不得卧,先服防术牡蛎汤,次服小建中汤。恶风项强胁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汗吐下后恶风大渴者,白虎加参汤。恶风壮热者,参苏饮、防风冲和汤。风湿相搏,恶风身疼,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身重恶风者,防己黄 汤。

发潮可通,而气逆脉虚忌冷。

似潮水之有信,一日一发谓之潮。必日晡而作者,阳明旺于未申故耳。宜诸承气汤选用,或大柴胡汤。有不可下者,脉浮或弦,呕哕呃逆,气逆上,微溏,恶寒发热,非日晡所发,是谓其热不潮,或潮于寅卯者属少阳,潮于巳午者属太阳,为邪未入胃、俱宜小柴胡和之。又日晡发热脉虚者,亦不可下,宜桂枝汤微汗之。若结胸潮热脉浮者属太阳,大陷胸汤。阳明伤风,腹满身黄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冬阳明潮热,黄芩汤。吐下后不解,如见鬼状,循衣摸床,微喘直视,脉涩者,死。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