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汗吐下渗和解

2021-12-2 18:04|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1500| 评论: 0|原作者: 明·李榳

摘要: 大汗寒气入人肌肤,久则侵骨,头痛如劈,身热如火,浮热甚者,俱宜午时前发汗,午后阴分不宜。故曰∶汗不太早,汗不厌早,紧急不拘晨夜。以衣被覆首裹足,向火服药,缓缓得汗,令手足澉遍为佳。如难汗,将渣再服;或 ...


伤寒表证忌渗,惟热近里,未可通利者宜。

猪苓汤 治阳明病,上焦热脉浮发热,中焦热渴欲饮水,下焦热小便不利,三焦俱热,宜使热邪从小便出。

兼治少阴挟热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先呕后渴,头痛身痛,胃燥及秋疫发黄等证。惟溺多而渴者不可服。

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钱)

水煎去渣,临熟入阿胶煎烊乃服。方意以茯苓之甘以行小便,泽泻之咸以泻伏水,滑石、阿胶之滑以利水道。

五苓散 治太阳病,初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与人不相当,及汗后胃中干燥不得眠,尿赤微烦作渴。

惟上焦微烦;邪犹在表;唯渴则入里,热未成实;不能消水,停蓄不散。或伤寒下早,心下痞满不痛;或太阳少阳同病;及中 ,霍乱烦躁,中湿关节疼痛,湿痹小便不便,大便反快等证。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各一钱半) 肉桂(五分)

为末,每二钱,白汤调服。生津液,和表里。如无热烦躁狂言者,服后以指探吐。方意以伤寒发热而烦,六七日不解,脉浮者,邪在表也。或汗后亡津,胃干烦躁不眠,不能食,但渴欲水者邪在里也。然上焦虚躁或饮水不散而反吐出,为水逆证。或饮水虽多而小便不利者,皆里热未实,不能化水故耳。是以用白术、茯苓、猪苓之甘,润虚躁而利津液∶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肉桂之辛甘,以和肌表。经曰∶甘甚反淡,甘缓而淡渗。

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是也。加减法∶阳证,去桂热服,令汗出即愈;阴证加附子;温热病加甘草;瘀热发黄加茵陈;头目痛加川芎、葱白;咳嗽加五味子;热吐加半夏;热泻合小柴胡汤加黄连;狂言乱语加辰砂;小便闭加瞿麦、滑石;大便难加黄芩;劳复加桔梗;水气加葶苈;发虚热加参、 、麦门冬,以分阴阳;腹痛加木香;气块加三棱、莪术;鼻衄加茅花;尿血加山栀;身痛加苍术;烦躁去桂加人参;心烦不眠加阿胶。

陶氏五苓散 即五苓散用桂枝,加甘草、滑石、山栀、灯芯,临熟入盐一字调服。如中湿身目黄加茵陈;水结胸加灯芯、木通。凡导赤、八正散之类,皆自此二方而变化之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