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提纲•外感

2021-12-3 19:31|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1279| 评论: 0|原作者: 明·李榳

摘要: 中风卒倒分真似,风为百病长,善行数变,为卒中昏倒,为窜视僻,为搐搦反张,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疠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颠,入皮肤则痒,入筋则挛急,入骨节则疼痛,入肉分与卫气相搏则不仁,与荣气相搏则 ...


上熏喘咳(茯苓汤)目如蒙。

首位高气清,湿熏则如有物以蒙之也,单苍术膏妙。

着脾(浮黄)肿胀(满或脐下硬,退黄丸)大便泄,

术附汤、三白汤、渗湿汤。

着肾脚腰小便浓。

湿,下先受之,故腰脚挛痛,独活寄生汤、当归拈痛汤、肾着汤、青娥丸。

治外微汗通经络,

微汗,防己黄 汤,或羌活胜湿汤;无汗者,五苓散加苍术;通经络,神仙飞步丹、乳香黑虎丹。

治内渗(小便)利(大便)为妙工。

渗剂,五苓散。黄,加茵陈一倍;身痛,加羌活一倍。湿盛膨胀者,又当以车前、木通、葶苈利水行气为君,而以参、术、茯苓为佐;或以二术为君,而以利水药为佐。湿郁肢胀,或遍身浮肿者,皆自内而出也,量虚实利之,不敢利者,退黄丸妙。

四气相兼(兼中兼感)湿热甚,

除湿汤。兼风,合桂枝汤,或古防风汤、败毒散;兼寒,合五积散,或古姜附汤;兼暑,合五苓散。大抵百病兼风,则必恶风、有汗、眩晕;兼寒则必恶寒无汗或挛痛;兼暑则必面垢烦渴;兼湿则必肿满沉倦。四气互相兼并,唯寒湿、湿热为病,湿热尤多。以尿赤有渴为湿热,多黑瘦膏粱之人;以便清不渴为寒湿,多肥白淡食之人。昔有专用五积治寒湿,防风通圣散治湿热,宜哉!

清热燥湿兼补中。

此治湿热法也。凡内伤劳役、七情、饮食,以治脾亏火动,肺金受伤,则木旺侵脾,令饮食不化,郁为痰积,甚则腹胀浮肿。实者下之;虚者补脾利湿消导,兼以清热,清燥汤是也。湿胜筋痿,热胜筋缩者,尤宜。

通用(内外湿热)燥脾并升散,

燥脾枳术丸、大安丸、单苍术丸、升阳除湿汤。通用二陈汤,或平胃散加桑白皮为主。湿在上焦,加羌活、苍术微汗;有热,加黄芩。中焦湿,加猪苓、泽泻渗利;热,加黄连。下焦湿,加升麻、防风升提;热,加防己、黄柏、龙胆草。肥人多湿,加苍术、滑石;瘦人多热,加芩、芍。沉困,加参、术,又四制苍柏丸,三精丸。

实者大便方可攻。

元气实而湿热甚者,导水丸或除湿丹、舟车丸。

燥有内外属阳。

明外因时值阳明燥令,久晴不雨,黄埃蔽空,令人狂惑,皮肤干枯屑起。内因七情火燥,或大便不利亡津,或金石燥血,或房劳竭精,或饥饱劳逸损胃,或炙爆酒酱浓味,皆能偏助火邪,消烁血液。

总来金被火相刑;

六气,风、热、火属阳,寒、燥、湿属阴。但燥虽属秋阴,而反同风热火化。盖火盛则金被热伤,木无以制而生风,风胜湿,热耗津。入肝则筋脉劲强、紧急口噤,发为风痫,或手足瘫痪偏枯,或十指反而莫能搔痒,或为雀目内障;入心则昏冒僵仆,语言謇涩;入脾则隔满不食,或善饥而瘦,或伤积变为水肿腹胀;入肺则毛焦干疥、郁咳嗽;入肾则津液竭而烦渴,及骨蒸秘结。总皆肺金所主,阳明与肺为表里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