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苹拼音Pínɡ 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 来源苹科苹属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药。春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神,截疟。用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肝炎,神经衰弱,急性结膜炎;外用治乳腺炎,疟疾,疔疮疖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苹拼音Pínɡ 别名宾草(《山海经》),大萍(陶弘景),芣菜(《本草拾遗》),四叶菜(《卮言》),田字草、破铜钱(《纲目》),四眼菜(《分类草药性》),四叶草(《天宝本草》),夜合草(《广州植物志》),水对菜(《陆川本草》),夜关门(《重庆草药》),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十字草、夜里串、夜爬山(《上海常用中草药》),水羚羊、四瓣莲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吴普本草》 来源为苹科植物苹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泥中,细长而柔软,不实叶具长柄,长7~20厘米,叶柄顶端有小叶4片,十字形,对生,薄纸质;小叶倒三角形,长与宽1~3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叶脉叉状,下面淡褐色,有腺状鳞片。孢子果斜卵形或圆形,长2~4毫米,被毛,于叶柄基部侧出,通常2、3个丛集,柄长1厘米以下,基部多少毗连;果内有孢子囊群约15个,每个孢子囊群具有少数大孢子囊,其周围有数个小孢子囊。孢子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性味甘,寒。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食物本草汇纂》:"味辛酸,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止血。治风热目赤,肾炎,肝炎,疟疾,消渴,吐血,衄血,热淋,尿血,痈疮,瘰疬。 ①《本草拾遗》:"捣绞取汁饮,主蛇咬毒入腹,亦可敷热疮。" ②《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③《分类草药性》:"治妇女红崩白带,月经不调,退火消肿。" ④《天宝本草》:"清心解热,去火毒。治螬疳,敷疮,拨云散雾。" ⑤《陆川本草》:"凉血,止血。治吐血,衄血,血热。" ⑥《南宁市药物志》:"治热淋。" ⑦《四川中药志》:"治火眼红肿,牙龈疼痛,热淋尿血,除瘰疬、痔疮和痈肿。" ⑧《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退癀定痛,行气逐瘀。治水肿脚气,热疖疮毒,跌打扭伤,虫螫咬伤及痈疔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大剂量3~5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火赤眼,肾炎、水气脚肿、肝炎:田字草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鲜田字草三至五两。发作前三小时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揉细,发作前数小时塞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消渴:苹(暴干),栝楼等分。以人乳为丸。(《本草拾遗》) ④治吐血:鲜田字草二两,鸭肝一只。共捣烂,开水烫热顿服。(《陆川本草》) ⑤治热疮,肿毒:鲜苹叶一握。洗净并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妇女阴道红肿:四叶草五两。煎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 ⑦治疔疮:鲜田字草捣烂外敷,每日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㈠鲜田字草全草适量,加雄黄末三钱,捣敷伤口周围。㈡田字草(鲜全草)二至三两,捣绞汁。冷开水送服,渣敷伤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外伤腰痛:先将鲜苹全草六钱至一两,和醋同炒,然后酌加水煎,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