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下肢脱位·髋关节脱位

2021-12-20 14:14|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444| 评论: 0

摘要: 髋关节由髂骨的髋臼与股骨头构成,是全身最典型的“杵臼关节”。髋臼位于骨盆的两侧,开口斜向外、下、后方。其下方有缺口,由髋臼横韧带弥补,使之成为完整的球窝。髋臼缘及横韧带上镶以一圈关节盂唇软骨,以增加髋 ...
       髋关节由髂骨的髋臼与股骨头构成,是全身最典型的“杵臼关节”。髋臼位于骨盆的两侧,开口斜向外、下、后方。其下方有缺口,由髋臼横韧带弥补,使之成为完整的球窝。髋臼缘及横韧带上镶以一圈关节盂唇软骨,以增加髋臼的深度。股骨头朝内、上、前方,其2/3纳入髋臼中。关节囊起于髋臼边缘,在关节前面止于转子间线,后面止于股骨颈的中外1/3交界处。关节囊坚韧,由浅层的纵行纤维和深层的横行纤维构成。关节囊前后均有韧带加强,其中以髂股韧带最为坚强。髂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的前、上方,起于髂前下棘,向外下分为两束,分别止于转子间线的上部及下部,两束韧带之间,为髋关节前侧的薄弱区。关节囊的下方有耻股韧带,关节囊的后方有坐股韧带,此二韧带与髂股韧带相比,相对薄弱。髋关节是结构相对稳定的关节,非强大暴力不能造成髋关节脱位,所以髋关节脱位多见于活动能力强的青壮年人。
 【病因病机】
       髋关节脱位多因车祸、塌方、堕坠等强大暴力造成。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脱位,以间接暴力多见,软组织损伤亦较严重,且往往合并其他部位多发损伤。根据脱位后股骨头所处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前、后位置,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及中心性脱位。临床上以后脱位多见。
       1.后脱位 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当屈髋90°时,过度内旋内收股骨干,使股骨颈前缘紧抵髋臼前缘支点。此时,股骨头位于较薄弱的关节囊后下方,当受到前方来自腿部、膝前向后及后方作用于腰背部向前的暴力作用时,可使股骨头冲破关节囊而脱出髋臼,发生后脱位。或屈髋90°,来自膝前方的暴力由前向后冲击,暴力可通过股骨干传递到股骨头,在造成髋臼或股骨头骨折后发生脱位。向后上方脱位的股骨头可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患肢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
       2.前脱位 当髋关节因外力极度外展、外旋时,大转子顶部与髋臼上缘接触,股骨头因受杠杆作用而被顶出髋臼,突破关节囊的前下方,形成前脱位。脱位后,若股骨头停留在耻骨支水平,则为耻骨部脱位,可引起股动、静脉受压,而出现下肢血循环障碍;若股骨头停留在闭孔,则成为闭孔脱位,可压迫闭孔神经,而出现大腿内收侧群瘫痪和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3.中心性脱位 暴力从外侧作用于大转子时,可传达到股骨头而冲击髋臼底部,引起臼底骨折。当暴力继续作用,股骨头可连同髋臼的骨折块一同向盆腔内移位,成为中心性脱位;或当髋关节在轻度外展位,顺股骨纵轴加以冲击外力,也可引起中心性脱位。中心性脱位必然引起髋臼骨折,骨折可成块状或粉碎。中心性脱位时,关节软骨损伤一般较严重,而关节囊及韧带损伤则相对较轻。严重的脱位,股骨头整个从髋臼骨折的底部穿入骨盆,股骨头、颈部被髋臼骨折片夹住,造成复位困难。
       脱位超过3周,则为陈旧性脱位。周围肌腱、肌肉挛缩,髋臼内有纤维瘢痕组织充填,撕破的关节囊裂口已愈合,血肿机化或纤维化后包绕股骨头,影响复位。
 【诊查要点】
       1.后脱位 患髋疼痛,髋关节主动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出现疼痛加重及保护性痉挛。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及缩短的典型畸形。患侧的膝部紧贴在健侧的大腿上,并呈弹性固定状态,称为“粘膝征”阳性。大转子向后上移位,常于臀部触及隆起的股骨头。若髂股韧带同时断裂(少见),则患肢短缩、外旋。
       2.前脱位 患髋疼痛,功能障碍。患肢呈外展、外旋和轻度屈曲的典型畸形,并较健肢长。患侧的膝部不能靠近健侧的大腿,并呈弹性固定状态,称为“粘膝征”阴性。在闭孔前或腹股沟韧带附近可扪及股骨头。
       3.中心性脱位 患髋疼痛剧烈,下肢功能障碍。脱位严重时,患肢可有短缩,大转子不易扪及,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松弛。若骨盆骨折血肿形成,患侧下腹部有压痛,肛门指检常在伤侧有触痛。
       髋关节正位或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脱位的类型、移位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骨折等。
 【治疗】
       新鲜脱位,一般以手法复位为主;陈旧性脱位,力争手法复位,若有困难,可考虑切开复位;脱位合并臼缘骨折,一般随脱位的整复,骨折亦随之复位;合并股骨干骨折,先整复脱位,再整复骨折。
       1.整复方法
       (1)后脱位复位方法
       ①屈髋拔伸法:患者仰卧于木板床或铺于地面的木板上。助手以两手按压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向病人,弯腰站立,骑跨于患肢上,用双前臂、肘窝扣在患肢腘窝部,使其屈髋、屈膝各90°。先在内旋、内收位顺势拔伸,然后垂直向上拔伸牵引,使股骨头接近关节囊裂口,略将患肢旋转,促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当听到入臼声后,再将患肢伸直,即可复位(图7-19)。

脱位·下肢脱位·髋关节脱位

       ②回旋法:患者仰卧,助手以双手按压双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以肘窝提托腘窝部,在向上提拉的基础上,将大腿内收、内旋,髋关节极度屈曲,使膝部贴近腹壁,然后将患肢外展、外旋、伸直。在此过程中听到入臼声,复位即告成功。因为此法的屈曲、外展、外旋、伸直是一连续动作,形状恰似一个问号“?”(左侧)或反问号“”(右侧),故亦称为划问号复位法(图7-20)。

       ③俯卧下垂法:患者俯卧于床缘,双下肢完全置于床外,健肢由助手扶持,保持在伸直水平位,患肢下垂,助手用双手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其踝关节上方,使屈膝90°,利用患肢的重量向下牵引,用另一手加压于腘窝增加牵引力,术者在牵引过程中,可轻旋患侧大腿,使其复位(图7-21)。

       (2)前脱位复位方法

       ①屈髋拔伸法:患者仰卧于床上,一助手将骨盆固定,另一助手将患肢微屈膝,并在髋外展、外旋位渐渐向上拔伸至屈髋90°;术者双手环抱大腿根部,将大腿根部向后外方按压,可使股骨头回纳髋臼内(图7-22)。

       ②反回旋法:其操作步骤与后脱位相反,先将髋关节外展、外旋,然后屈髋、屈膝,再内收、内旋,最后伸直下肢(图7-23)。

       (3)中心性脱位复位方法

       ①拔伸扳拉法: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使足中立,髋外展约30°,在此位置下拔伸旋转,另一助手把患者腋窝行反向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先用宽布带绕过患侧大腿根部,一手推骨盆向健侧,另一手抓住绕大腿根部之布带向外拔拉,可将内移之股骨头拉出。触摸大转子,与健侧相比,两侧对称即为复位成功。此法仅适用于脱位轻微患者(图7-24)。

脱位·下肢脱位·髋关节脱位

脱位·下肢脱位·髋关节脱位

       ②持续牵引复位法:适用于股骨头突入骨盆腔较严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患侧用股骨髁上牵引,重量为8~12kg,可逐步复位。若复位不成功,可在大转子部前后位用骨圆针贯穿,或在大转子部钻入一带环螺丝钉,做侧方牵引,侧牵引重量为5~7kg。在向下、向外两个分力同时作用下,可将股骨头牵出。经床边X线摄片,确实已将股骨头拉出复位后,减轻髁上及侧方牵引重量至维持量,继续牵引8~10周。

       2.固定方法 复位后,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固定,患肢两侧置沙袋,防止内、外旋,牵引重量为5~7kg。通常牵引3~4周,中心脱位牵引6~8周,要待髋臼骨折愈合后才可考虑解除牵引。

       3.练功活动 复位后即可在牵引制动下,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锻炼。解除固定后,可先在床上做屈髋、屈膝及内收、外展及内、外旋锻炼。以后逐步做扶拐不负重锻炼。3个月后,作X线摄片检查,见股骨头血供良好,方能下地做下蹲、行走等负重锻炼。中心性脱位,关节面因有破坏,床上练习可适当提早,而负重锻炼则应相对推迟,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脱位·下肢脱位·髋关节脱位

脱位·下肢脱位·髋关节脱位

       4.药物治疗 按脱位三期辨证论治。初期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内服用活血止痛汤、肢伤一方等,若腹胀、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苔黄者,宜加通腑泄热药,如厚朴、枳实、芒硝等。外用药可选用活血散、消肿止痛膏等。中期宜理气活血、调理脾胃,兼补肝肾,以四物汤加川断、五加皮、牛膝、陈皮、茯苓等。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利关节,内服用健步虎潜丸或补肾壮筋汤。外用以海桐皮汤熏洗。

       5.手术治疗 脱位合并大块臼缘骨折,妨碍手法复位者;中心性脱位,骨折块夹住股骨头难以脱出者;有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及股动、静脉受压,手法复位不能解除压迫者,应尽快切开复位。陈旧性脱位超过2~3个月,估计手法复位有困难者,可考虑做切开复位。

 【预防与调护】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髋关节脱位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早期复位可缩短股骨头血液循环受损时间,是预防股骨头坏死的最有效方法。髋关节脱位病人一般2~3个月内患肢不允许完全负重,以免缺血的股骨头受压而塌陷,脱位后每隔2个月摄髋部X线片1次,大约在1年左右或以上证明股骨头血运供给良好,无股骨头坏死情况,方可离拐,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