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损伤时,空气由胸壁伤口、肺或支气管、食管破裂处进入胸膜腔者,称为损伤性气胸。临床上根据损伤性质和气胸内压的不同,将气胸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三类。 【病因病机】 胸膜腔是两层胸膜间的一个潜在的空隙,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称为负压。胸部受伤后,如刀、子弹、弹片等刺伤胸壁及胸膜,或肋骨断端刺破肺组织,或气管、食管破裂等,均可使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形成气胸。 1.闭合性气胸 胸壁无伤口,气体多来自肺组织损伤的破裂口,空气进入胸膜后,伤口迅速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则称为闭合性气胸。此类气胸对胸腹腔内负压影响不大,仅使伤侧肺部分萎缩。 2.开放性气胸 胸壁有较大的伤口,多由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刺伤胸壁及胸膜所致,胸膜腔经胸膜和胸壁裂口与外界相通,空气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者,称为开放性气胸。其常可严重地影响呼吸功能。吸气时大量气体进入胸膜腔,使伤侧肺受压萎缩,纵隔被推向健侧。呼气时空气由伤口排出,随之纵隔被推向伤侧(图9-1)。因此,纵隔随着呼吸而移动,称为纵隔扑动。这样,就严重地影响呼吸功能,造成缺氧,增加静脉回流阻力,导致循环障碍,同时刺激纵隔和肺门神经,引起胸膜肺休克。 3.张力性气胸 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故又称高压性气胸或活瓣性气胸(图9-2)。这时,伤侧肺被显著压缩,纵隔被推向健侧,明显移位使健侧的肺亦受压缩,造成比开放性气胸更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发生缺氧、窒息和休克。有时气体由胸膜腔挤入纵隔和皮下组织,在头、颈、上肢、胸部等处可触及皮下气肿。 【诊查要点】 1.闭合性气胸 临床症状与气体的进入量有关,少量空气进入可无任何症状。如空气进入较多时,由于肺受到一定的压缩,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可表现为胸闷、气促等症。查体见伤侧呼吸音减弱,语颤减低及消失,叩诊呈鼓音。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压缩。 2.开放性气胸 胸壁有开放性伤口,并随空气进出而听到响声,同时有胸胁疼痛,胸满气促,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口唇发青,汗出肢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症状。查体除见闭合性气胸的体征外,尚可发现气管和纵隔移向健侧。X线检查除肺有压缩外,尚有纵隔移位等。 3.张力性气胸 其症状和体征与开放性气胸相似。但本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休克,并可有皮下或纵隔气肿,患侧胸廓显著膨隆。胸腔穿刺时有高气压(在20kPa以上)。穿刺抽出大量气体后,胸腔内压力很快又增高变成高压。X线检查胸腔内有大量气体和瘀血存在,纵隔明显推向健侧,有时尚有纵隔气肿。 【治疗】 1.局部处理 治疗的关键是将胸膜内异常的正压转化为正常的负压,使肺迅速复张。 (1)闭合性气胸 少量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者)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不必特殊处理。积气较多引起症状时,可在胸前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在消毒和局麻下进行胸膜腔穿刺,将气体抽出。 (2)开放性气胸 首要的任务是封闭伤口,将开放性气胸转变为闭合性气胸,急救时用消毒厚纱布填塞伤口并加压包扎,使之不漏气。待一般情况改善后,经X线检查,施行清创术,如合并内脏损伤者,应先开胸探查处理脏器损伤。术中要去除污染组织、碎骨及异物。肺裂口予以修补,并用胸腔闭式引流(图9-3),污染严重者行胸壁开放引流。 (3)张力性气胸 首要的是排除胸膜腔内高压空气,解除对肺和纵隔的压迫。急救时立即用粗针头于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内减压,或用一带孔的橡胶指套扎于针头的尾端,作为活瓣或单向排气装置,进行穿刺排气减压(图9-4),然后再在局麻下,于锁骨中线处第2~3肋间隙用橡皮管插入胸腔内连接水封瓶,进一步排气减压。如肺裂伤较小,一般在闭式引流减压后,可自行闭合,使气胸消失,肺叶扩张。若在24小时后,仍不断有气排出,则应考虑肺裂伤较大,须开胸修补或切除损伤的肺组织,术后仍应用胸腔闭式引流。 2.药物治疗 若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唇绀者,宜扶正祛邪平喘,方用二味参苏饮加减;若气促兼有发热,苔黄,脉数者,则宜宣肺清热,方用十味参苏饮、千金苇茎汤加减;若咳嗽痰涎壅盛者,宜祛痰平喘,方用三子养亲汤加减。 3.其他治疗 (1)合并休克者,采用综合性抗休克治疗。 (2)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预防和控制胸腔内感染。 (4)开放性气胸,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 【预防与调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发现异常情况,应尽快处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对严重休克患者,应平卧位,一旦血压恢复正常,应予半卧位,以利于胸腔引流。同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定时超声雾化。咳嗽前,轻轻叩拍患者背部,自上而下进行;咳嗽时,轻轻按住伤口两侧,以减轻疼痛,促进肺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