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性骨量减少,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矿盐和骨基质比例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病因病机】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属中医“痿证”范畴,病变在骨,其本在肾。《素问·痿论篇》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激素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能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这样,骨代谢处于负平衡,骨基质和骨钙含量均减少。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类:一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二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三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系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气”密切相关。《素问·逆调论篇》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因此,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肾虚精亏 肾阳虚衰,不能充骨生髓,致使骨松不健;肾阴亏损,精失所藏,不能养髓。 2.正虚邪侵 正虚而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气血痹阻,骨失所养,髓虚骨疏。 3.先天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致使肾脏素虚,骨失所养,不能充骨生髓。 【诊查要点】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其原因主要是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过程中,由于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的皮质骨破坏引起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多见。另外,受外力压迫或非外伤性所致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骨楔形变、鱼椎样变形也可引起腰背痛。骨质疏松症患者躯干活动时腰背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疲劳、肌痉挛,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腰背痛。 身高缩短、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由于松质骨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改变,脊椎椎体几乎全部由松质骨组成,而脊椎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因此容易产生以上体征。除驼背外,有的患者还出现脊柱后侧凸、鸡胸等胸廓畸形。 骨质疏松症患者受轻微的外力就易发生骨折。其骨折发生的特点是在扭转身体、持重物、跌坐等日常活动中,没有较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比较固定,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桡骨远端、股骨上段、踝关节等。 骨质疏松症发生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导致脊椎后凸、胸廓畸形,可引起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减少,小叶型肺气肿发病率增加。胸廓严重畸形的病例,上叶前区域小叶型肺气肿的发病率可达到40%。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所以,骨密度的测定成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他如病史调查、生化检验等也可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骨密度的测定由于所使用的仪器及方法不同,检测部位也有所区别,如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桡骨骨密度;超声骨密度仪一般检测胫骨和跟骨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可测量全身骨密度,目前常用以检测腰椎、股骨近端等部位。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4年),测得骨密度(BMD)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n倍标准差相等:若n≤1为正常骨密度;1<n≤2.5为骨量减低;n>2.5为骨质疏松症;n>2.5且伴有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拟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诊断标准:①在没有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发生脆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②基于骨密度测量的诊断标准:目前通行可靠的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结果与同性别、同种族峰值骨量比较,其标准偏差(T值)≥-1.0SD为正常;<-1.0SD,>-2.5SD为骨量减少;≤-2.5SD为骨质疏松;≤-2.5SD,同时伴有骨折者为严重骨质疏松。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变细、分支消失,脊椎骨小梁以水平方向的吸收较快,进而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残留的骨小梁稀疏排列呈栅状。 实验室检查:骨质疏松症伴有骨折的患者,血清钙低于无骨折者,而血清磷高于无骨折者。如伴有软骨病,血磷、血钙偏低,碱性磷酸酶增高。尿磷、尿钙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目前常用骨代谢转换指标:①骨形成指标: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OC);②骨吸收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S-CTX)、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等。 【辨证分型】 1.肾虚精亏 肾阳虚者腰背疼痛,腿膝酸软,受轻微外力或未觉明显外力可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驼背弯腰,身高变矮,畏寒喜暖,小便频多且夜尿多。肾阴虚者除有腰背疼痛,腿膝酸软,易发生骨折等症状外,常有手足心热,咽干舌燥。 2.正虚邪侵 骨痛,腰背疼痛,腿膝酸软,易发生骨折。由其他疾病继发或药物因素诱发本病的,兼有原发疾病症状和诱发本病药物的并发症。 3.先天不足 青少年期以背部下端、髋部和足部的隐痛开始,逐渐出现行走困难。常见膝关节、踝关节痛和下肢骨折。胸腰段脊柱后凸、后侧凸,鸡胸。头到耻骨与耻骨到足跟的比小于1.0,身高变矮,长骨畸形,跛行。最终胸廓变形可影响心脏和呼吸。成人期以腰背疼痛为主,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椎、鱼椎样变形,轻者累及1~2个椎体,重者累及整个脊椎椎体。日久则脊椎缩短。除脊椎椎体外,肋骨、耻骨、坐骨骨折也可发生。 【鉴别诊断】 1.骨软化症 其特点为骨质钙化不良,骨样组织增加,骨质软化,因而脊椎、骨盆及下肢长骨可能产生各种压力畸形和不全骨折,骨骼的自发性疼痛、压痛出现较早并且广泛,以腰痛和下肢疼痛为甚。全身肌肉多无力,少数病人可发生手足抽搐。X线片可见骨质广泛疏松;压力畸形如驼背、脊柱侧弯、髋内翻、膝内翻、膝外翻、长骨弯曲;假骨折线(称Milkman线或Looser线);横骨小梁消失,纵骨小梁纤细,骨皮质变薄;不发生骨膜下骨皮质吸收。实验室检查:血钙、磷较低而碱性磷酸酶则升高。 2.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出血、关节痛。由于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内无限增生,分泌破骨细胞活动因子,促使骨质吸收,引起弥漫性骨质疏松或局限性骨质破坏,因此骨骼疼痛是早期主要症状,开始时骨痛轻微,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骨骼病变多见于脊椎、颅骨、锁骨、肋骨、骨盆、肱骨及股骨近端,常见的疼痛部位在腰背部,其次是胸廓和肢体。骨质破坏处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多发生于肋骨、下胸椎和上腰椎,如多处肋骨及脊椎骨折可引起胸廓和脊柱畸形。X线片可见脊柱、肋骨和骨盆等处弥漫性骨质疏松;溶骨病变常见于颅骨、骨盆、脊椎、股骨、肱骨头、肋骨。可出现单发,也可出现多发,呈圆形、边缘清楚如钻凿状的骨质缺损阴影;病理性骨折,以肋骨和脊柱最为常见,脊椎可呈压缩性骨折。实验室检查:骨髓象呈增生性反应,骨髓中出现大量骨髓瘤细胞,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一般应超过10%,且其形态异常。高球蛋白血症,主要为“M”成分球蛋白血症或凝溶蛋白尿的表现。 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增生肥大或腺癌所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高血钙、低血磷症。如消化系统症状可见胃纳不佳、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肌肉可出现四肢肌肉松弛,张力减退;泌尿系统可出现尿中钙、磷排泄增多,尿结石发生率高,患者多尿、口渴、多饮;骨骼系统症状有骨痛,背部、脊椎、胸肋骨、髋部、四肢伴有压痛,逐渐出现下肢不能支持重量,行走困难,病久后出现骨骼畸形,身长缩短,可有病理性骨折。X线片可见骨膜下皮质吸收、脱钙,弥漫性骨质疏松,骨囊性变;全身性骨骼如骨盆、颅骨、脊柱或 长、短骨等处的脱钙、骨折、畸形等改变;指骨内侧骨膜下皮质吸收,颅骨斑点状脱钙,牙槽骨板吸收和骨囊肿形成均为本病的好发病变。实验室检查:本病患者早期血钙大多增高,平均在2.2~2.7mmol/L以上,对诊断很有意义;血磷多数低于1.0mmol/L;90%患者的血清免疫活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明显高于正常值;尿钙增多。 4.成骨不全症 本病有家族遗传史,高达50%左右。由于周身骨胶原组织缺乏,成骨细胞数量不足,软骨成骨过程正常,钙化正常,致使钙化软骨不能形成骨质,因此骨皮质菲薄,骨质脆弱。由于该病患者的巩膜变薄,透明度增加,使脉络膜色素外露而出现蓝巩膜;因听骨硬化,不能传达音波,而出现耳聋。 【治疗】 1.肾虚精亏 治以补肾填精。方用左归丸加淫羊藿、鹿衔草;或用中成药骨疏康、仙灵骨葆、骨松宝等。 2.正虚邪侵 治以扶正固本。方用鹿角胶丸,方中虎骨改用代用品。治疗须考虑继发疾病的病因,审因而治。 3.先天不足 治以填精养血,助阳益气。方用龟鹿二仙胶汤。治疗亦需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病因等辨证施治。 由于骨质疏松时骨骼蛋白质和钙盐均有损失,故应适量补充饮食中的蛋白质、钙盐,以及维生素D、维生素C。鼓励患者做适当的体力活动,以刺激成骨细胞活动,有利于骨质形成。如为继发性或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在治疗时还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预防与调护】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重视绝经后和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骨量丢失。对已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还应加强陪护,预防发生骨折。对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注意饮食调养以保证足量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体育锻炼对于骨量的积累及减少发病极其有益,并有利于提高机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