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脾经。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及妇女白带等症。 山药性平不燥,作用和缓,为一味平补脾胃的药品,故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应用。临床上用治食少倦怠或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朮、扁豆等补脾胃之品配伍;治妇女白带,常与芡实、白朮、茯苓等同用。 2.用于肺虚久咳,肾虚梦遗精滑,小便频数等症。 山药益肺气,养肺阴,故可用于肺虚痰嗽久咳之症,如有肺阴不足症状者,可与沙参、麦冬等同用;本品又能益肾涩精,如肾亏遗精,则可与熟地、山萸肉、龙骨等配伍应用;如小便频数,则可配益智仁、桑螵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适用于消渴,可与生地、黄耆等同用。 【处方用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除去外皮,洗净,晒干,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山药原名为薯蓣,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故为培补脾胃性质平和的药物。至于它补肺益肾的作用则较弱,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之品。 【方剂举例】玉液汤《衷中参西录》:山药、黄耆、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治消渴。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