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2022-1-6 16:07| 发布者: 橘井泉香| 查看: 585| 评论: 0

摘要: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膏拼音Shí Gāo英文名GYPSUM FIBROSUM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性状本品为纤 ...

⑦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普济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外台》)

⑨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头疼,连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三因方》龙石散)

⑿治喉风: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喉科秘诀》石膏汤)

⒀治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保寿堂经验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儿伤热吐泻黄瘦: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小儿药证直诀》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为末,水和,煅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卫生杂兴》)

⒄治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⒅治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方》)

⒆治乳痈: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医宗金鉴》九一丹)

(21)治痔漏: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为细末,外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烧伤

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用法: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宣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烧伤经3~7天痴片即可脱落。如痴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作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上述方法观察36例:其中Ⅰ°烫伤26例,Ⅱ、Ⅲ°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但此项治疗方法尚存在如下问题:㈠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㈡石膏痴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㈢Ⅲ°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此外,如将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调制成膏,外敷患处,对促进创面愈合亦有较好的效果。

②用于充填骨缺损腔

应用石膏充填,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12例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脓,其中1例为急性骨髓炎,1例为跟骨结核,局部病灶较大,浸润明显,有窦道混合感染,软组织缝合困难,结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败。治疗方法:术前以抗菌素控制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炎性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有青霉素及链霉素之淀粉石膏充填,致密地缝合创口。术后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时注射抗菌素。全部病例术后全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石膏充填后,血钙在早期多数升高,骨痂出现丰富,骨化过程较快。因此认为石膏充填可能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供应丰富的钙盐;二是起支柱作用,同时有生物学刺激作用。这都是促进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采用石膏充填骨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应慎重选择。慢性骨髓炎或骨结核,凡病灶较小,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丰富的,经抗菌素治疗及病灶彻底清除后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效果;对于急性骨髓炎已有脓肿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肤不完整、皮下组织较少、术后无法致密缝合的病例,均不适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石膏

拼音Shí Gāo

英文名Gypsum

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出处出自1.《本经》。

2.《纲目》: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石芥菜下一篇:石腊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