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唐·王贞白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按:此为唐代诗人王贞白(875—958年)的《芍药》。诗中的芍药“承春宠”而盛开,虽然是殿春,但何时羡慕过牡丹呢?诗中赞美芍药貌美,连风也嫉妒,霜露也羡慕。诗中展现出一副芍药悠然自得,在春风中独自开放的景况。芍药不艳羡牡丹,也不追逐名利,原与高洁的荷花为友,心境十分开朗。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 北宋·梅尧臣 洛阳贾牡丹,江都买芍药。 卖与富人欢,买为游人乐。 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五色相浅深,百金相厚薄。 栽培动经年,风雨便成昨。 萧条洛阳城,索寞江都郭。 赖有一春花,能无十千酌。 朝看门拥车,暮见门罗雀。 尝闻月底人,欲把月桂斫。 要使清光多,四海意开廓。 我亦爱明月,常满不愿落。 上弦过杨侯,乃值寒雨作。 共饮三四人,不觉传鸣柝。 持葩金谷豪,朱黄何灼烁。 还思溱洧上,士与女相谑。 实此香草芳,请我赋其略。 酒阑为追咏,思拙笔屡阁。 按:此为宋代诗人梅尧臣梅尧臣(1002年—1060年)的诗作《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人提出牡丹为富人所有,而芍药更加平易近人,符合大众审美,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欢乐和美好。 春日 北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按:此为北宋诗人秦观(1049年—1100年)的《春日》。因芍药花朵硕大,由于是草本植物,花朵多盛开在根茎顶端,茎细花大, 摇曳生姿,故而也被称作“没骨花”。又芍药的香味淡雅,若有似无,给人清新怡人的感觉。再结合其或艳丽或淡雅的色泽,以及若有似无的清香,这种仿佛弱女子般娇养细嫩之美,自古就与“多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首诗写募春雨后景色。一晚的轻雷后,细雨淅淅沥沥连绵不绝。雨后庭院的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头,娇艳妩媚。全诗描写传神,具有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诗人将芍药看作是多情的象征,含苞待放的芍药好比挂着泪珠的柔弱女子,其脉脉含情的娇柔之态更加引人注目。 芍药 南宋·施枢 天女霜刀剪亦难,露红烟紫碧阑干。 步摇衣袂飘霞佩,钿合钗梁间宝冠。 枝上任他无力笑,灯前还作有情看。 采根亦可舒民病,始信无经载牡丹。 按:此为南宋诗人施枢 (约公元1235年前后在世) 的《芍药》诗。诗的开头赞美芍药的美是天上的仙女也无法拿捏剪裁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美。其色红润,似红露紫烟花团锦簇。其姿态摇曳生姿,如仙女下凡。“枝上任他无力笑,灯前还作有情看”,又将芍药的姿态与“有情联系起来了。最后一句,赞扬了芍药的药用价值,同时也暗示了芍药应该比牡丹更为人们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