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梅 Wūméi(《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本品气微,味极酸。以个大,肉厚,色黑,柔润,味极酸者为佳。生用,去核用,或炒炭用。 【药性】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应用】 1.肺虚久咳 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苦杏仁等同用。 2.久泻久痢 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 3.虚热消渴 本品味酸性平,善于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 4.蛔厥呕吐腹痛 “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与细辛、川椒、黄连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此外,本品炒炭能固崩止血,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还含熊果酸、芦丁、豆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枸橼酸(C6H8O7)不得少于12.0%,饮片含枸橼酸(C6H8O7)不得少于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