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用药赋(十三)

2022-1-26 16:11|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2472| 评论: 0|原作者: 明·李榳

摘要: 病情好补而怕攻,药热兴阳而助欲,丹溪滋降法至今无人知,东垣阴火论从古宜细读。诸病所以寻痰者,痰因火动,百病非相火盛则真火衰;痰火所以生异证者,痰因气逆,百病非邪有余则正气乏。治本化痰清气,抑上温中润下 ...


消破痰饮神术兮,单制半夏尤有功;

消饮丸 白术二两,茯苓五钱,枳实、干姜各七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温水下。治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破饮丸 荜茇、胡椒、丁香、砂仁、蝎梢、青皮、木香、巴豆、乌梅各等分为末,先将青皮同巴豆浆水浸一宿,取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又将其水浸乌梅肉蒸烂,和前药捣丸绿豆大。每十五丸,津液下。治五饮停蓄胸胁,结为支满、气促抢心疼痛。

神术丸 苍术一斤,为末,用生油麻五钱,水二盏,研烂取汁,又入枣肉十五粒,同捣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温酒下。治痰饮挟瘀血成窠囊,行痰极效。

单半夏丸 半夏用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姜汤下。治湿痰喘急,止心痛。

法制半夏 明矾六两,硝石四两,煮水六碗,却将半夏一斤,先以水洗净,入药水内浸三宿,又取入清水内浸七日,取出切片,加薄荷四两,甘草二两任用,消饮化痰,壮脾顺气。

清州白丸子 半夏七两,南星、白附子各二两,川乌五钱,俱生用为末,绢袋盛于井水摆出以尽为度,置瓷器内,日晒夜露,日换新澄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为末,糯米粉煮清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姜汤下。瘫痪风,酒下;小儿惊风,薄荷煎汤下三丸。兼治男妇风痰壅盛,呕吐涎沫。

宜化气涎三仙兮,指迷作曲真有法。

三仙丸 南星、半夏各一斤,为末,用生姜汁调成剂,摊在筛中,以楮叶盖令发黄色,晒干收之,须五六月内做曲,如酱黄法,每曲四两,入香附末二两,糊丸梧子大。每四十丸,食后姜汤下。治中脘气滞,胸膈烦满,痰涎不利,头目不清。或去香附加橘皮,治气痰。

千金指迷丸 半夏曲二两,白茯苓(虚人用乳汁蒸,瘦人血少用砂仁同酒浸蒸,去砂仁,又用生地汁浸蒸)、枳壳(用麦麸醋水炒)各一两,风化硝一钱半,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如治脾胃痰,用神曲为糊;治血分痰,酒糊;治气分上焦痰,蒸饼糊;治骨节四肢痰,盐酒入姜汁糊;治足痰,牛膝煎膏为引;治痰病深痼,牛膏和糊,多服即可以汗吐下,如倒仓法也。每早常服三五十丸,姜汤下;旬月以往,大便溏滑,是潜消痰积之验也。如耳聋气壅,上焦诸风热头风等证,竹沥入姜汁白汤下二三百丸,以利为功,服愈痰火之后任服,但觉少作即服,又与诸服食补养之药不为相妨。

栝蒌贝母,不怕肺经燥干;

香附栝蒌青黛丸 三味等分为末,或去香附亦可,蜜丸芡实大。每一丸,食后临卧噙化。治燥痰、郁痰、酒痰,咳嗽呃逆。凡积痰非青黛、栝蒌不除。

单贝母丸 贝母用童便浸,春夏一日,秋冬三日,洗净晒干为末,糖霜调和,不时服之,或白汤调服。治痰要药,或加童便、制香附为丸服亦可。

丁香半夏,何忧胃冷酸噎。

丁香半夏丸 半夏三两,藿香五钱,肉豆蔻、丁香、木香、人参、陈皮各二钱半,为末,姜汁煮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姜汤下。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噎气,心腹满闷,不思饮食等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