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分析。 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无症状感染者与二代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且二代病例发病后与该无症状感染者无接触史;②二代
病例在末次接触无症状感染者后14天内发病;③二代病例 除与首例接触外,无其他相关暴露史或接触史。 建议调查时,应尽早采样,若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标本的 采样时间早于二代病例的发病时间,则证据更强。此外,还建议采集调查当日及3至4周后的血清标本留存备查。 (六)传播途径分析。 在现场调查中,应注意收集病例间的接触方式、距离及时间,接触时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等相关情况,调查暴露场所 的面积、人员密度、通风及空调使用情况,综合分析可能的
传播途径。 发生在飞机、高铁车厢、网吧、歌厅等密闭空间的聚集性疫情,分析发病与首例病例座位距离、近距离交谈时间, 厕所暴露、手卫生及个人防护等相关因素的关联性。如飞沫
传播和接触传播无法解释病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怀疑气溶 胶传播的可能时,建议尽可能采集机舱、高铁车厢及厕所等 相关场所的空气样品、空调通风系统环境涂抹拭子等,检测
病毒含量和活性。 五、调查报告撰写提纲 (一)背景。 介绍事件的发现和报告过程;当地疫情概况,包括发病 数、死亡数和病死率等。 (二)流行病学调查。 1.描述事件病例总数和分类(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和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死亡情况。 2.按发病日期逐一描述每例病例的基本情况(姓名、年 龄、性别、职业、发病时的居住地址、身份证号码)、发病 和诊疗经过、临床表现、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病情进展及
转归情况、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发病后活动轨迹、个人防护措施情况等。 3.根据病例调查结果,绘制流行曲线、时序图、病例关 系图,梳理总结聚集性疫情调查的关键信息填写附件 3-2-1。 (三)病例暴露场所调查。 描述暴露场所的环境、共同暴露人数、人员接触和防护 情况。必要时,可绘制暴露场所平面图。 (四)密切接触者调查。 描述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的关系、接触方式和频率、最 早和最后接触时间,确定密切接触者总数、转归情况及人数。 (五)采取的措施。 描述针对此次聚集性疫情采取防控措施的种类、时间及 落实情况。 (六)调查结论。 判断疫情传播代际和传播链,明确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七)建议。 基于此次聚集性疫情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 性防控建议。 六、信息报告 各县(区)出现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机构应当通过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 报,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根据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及
时进行调整并报告。对5例以下病例且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聚 集性发病事件也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 系统报告。
附件:3-2-1 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