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丝瓜花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夏季开花时采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化学成分 花中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的含量雌花比雄花中多,而赖氨酸,丙氨酸则在雄花中为多。 性味 《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痔疮。 ①《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③《陆川本草》:"治鼻窦炎。" ④《重庆草药》:"清热利便。治疮毒,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肺热咳嗽,喘急气促:丝瓜花、蜂蜜。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红肿热毒疮,痔疮:丝瓜花五钱,铧头草五钱。生捣涂敷。(《重庆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丝瓜花.秋葵叶。晒干研粉。加冰片少许,同研末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丝瓜花英文名 Flower of Luffa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Roem. Luffa acutangula (L.)Roxb.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 丝瓜药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芹菜素(api-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 caed([1]及丙二酸(malonic acid)[2]等脂肪酸。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肿毒;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2.《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3.《陆川本草》:治鼻窦炎。 4.《重庆草药》:清热利便。治疮毒,痔疮,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