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 表2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
6.血脂异常的病因分类。 (1)继发性: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包括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等)有关的血脂异常;另一类是由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三)血脂异常的中医诊断与评估。(⑥) 遵循“四诊合参”原则,重点进行病史、中医症状与体征、舌脉诊等综合信息采集,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参照2017年发布的《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进行中医诊断和辨证。 五、患者治疗。(③④⑤⑦⑨) (一)治疗目的。 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根据ASCVD危险程度制定调脂目标,启动治疗及随访,控制伴存的危险因素,以降低ASCVD风险。 (二)健康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控制。(④) 1.低脂且均衡饮食(表3)。 表3 降低胆固醇的膳食建议
2.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kg/m2)。 3.身体活动: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ASCVD患者可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安全性,作为参照指导身体活动。 4.戒烟:避免吸烟及吸入二手烟。 5.限酒:少量饮酒也可使高TG血症患者TG 进一步升高,提倡限制饮酒。 (三)药物治疗。(③⑦) 1.治疗原则:根据个体ASCVD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2.治疗目标(表4): 表4 不同ASCVD危险人群LDL-C治疗达标值
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至少降低50%。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30%左右。 3.临床调脂达标首选他汀类药物。多数患者适用中等强度他汀,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 4.其他血脂异常的干预。 (1)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TG≥1.7mmol/L(150mg/dl)时,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治疗性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 若TG水平仅轻、中度升高[2.3~5.6mmol/L(200~500mg/dl)],以降低ASCVD危险为主,根据前述建议选用他汀类药物。经他汀治疗后,如非HDL-C仍未达标,可加用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 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即空腹TG≥5.7mmol/L(500mg/dl),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的药物,如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或烟酸。 (2)低HDL-C血症。 对于HDL-C<1.0mmol/L(40mg/dl)者,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目前无药物干预的足够证据。 5.常用降脂药物。 (1)降低胆固醇药物:包括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其他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多廿烷醇等。 1)他汀类:他汀是目前主要的降胆固醇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ASCVD患者。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列表如下(表5)。 表5 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他汀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