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铁鞭草别名 米汤草(《陕西中草药》),石告杯(《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的全草或根。6~10月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丛林中。分布东北各省,南至长江流域以至西南各地。 原形态 小灌木。茎常在近基部分枝,枝条细长柔弱,先端下垂,具条纹。三出复叶,小叶片小而薄,倒卵形或狭长倒卵形,长6~25毫米,宽3~16毫米,先端截形,微缺,且具尖刺,初生时多毛,尤以下面密被白色绒毛。总状花序腋生,柄短,总花梗较粗;小苞片卵形,急尖;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粉红色至紫色,旗瓣倒卵形,较龙骨瓣为短;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细长。荚果椭圆形,长4毫米,有毛。花期9月。 性味 《陕西中草药》:"根:味涩,性凉。" 功能主治 ①《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疟疾。" ②《陕西中草药》:"根:消积,散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疳积:铁鞭草根五钱,野棉花五钱,水煎鸡蛋三个,蛋熟后,将壳打碎,再煮至鸡蛋变为黑色。吃蛋喝汤,每日一剂。(《陕西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铁鞭草别名 米汤草、石告杯。 英文名 Herb of Manyflower Bushclover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spedeza floribunda Bge. 采收和储藏:6-10月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茎叶,切段,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山坡或山坡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花胡枝子 半灌木,高30-10cm。枝条细长,具白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约7mm;托叶条形,长约5mm,先端刺芒状,有毛;顶生小叶较大,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2.5cm,宽4-10mm,先端微凹,有短尖,基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稍小,小叶柄长约7mm。总状花序腋生,花梗长1.5-2.5cm;小苞片卵形,与萼筒贴生;花萼杯状,长4-5mm,窑生绢毛,萼齿5,披针形,疏生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紫红色;雄蕊10,二体;雌蕊1,花往细长。荚果卵状菱形,长约5mm,先端尖,有网状腺纹,密被柔毛。花期6-9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多基部分枝,枝条细长柔弱,具条纹。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完整小叶倒卵形或狭长倒卵形,长6-25mm,宽3-16mm,叶端截形,具尖刺,嫩叶下表面密被白色绒毛。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暗紫红色。荚果卵状菱形,长约5mm,有柔毛。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或稍弯曲,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较平直,有时可见状角质纹理。上、下表皮均有2-3细胞组成的非腺毛,下表皮甚密,壁疣细小,顶端细胞极长,基部膨大,上表皮非腺毛长45-183μm,直径7-10μm,下表皮非腺毛长167-591μm,直径8-17μm。叶腺处具纵向排列整齐的草酸钙方晶。 归经 脾经 性味 涩;凉 功能主治 消积;截疟。主疳积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复方 治疳积:铁鞭草根五钱,野棉花五钱。水煎鸡蛋三个,蛋熟后,将壳打碎,再煮至鸡蛋变为黑色。吃蛋喝汤,每日一剂。(《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疟疾。 2.《陕西中草药》:根:消积,散瘀。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