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剂

2019-12-2 13:19|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311| 评论: 0

摘要: 凡以清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外燥是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病证,因秋令气候有偏寒、偏热之异,故感邪后所表现的证候又有凉 ...

凡以清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外燥是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病证,因秋令气候有偏寒、偏热之异,故感邪后所表现的证候又有凉燥、温燥之分。内燥是属于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病证,发病部位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累及脏腑有肺、胃、肾、大肠之别。一般而言,燥在上者,多责之于肺;燥在中者,多责之于胃;燥在下者,多责之于肾。在治疗上,外燥宜轻宣,内燥宜滋润,故本章方剂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治疗燥证,首先要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中又须分清是凉燥还是温燥。然而人体内外、脏腑之间相互联系,故临床上所见燥证亦多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法亦须随证而施。如外感温燥,不仅有发热、头痛等表证,而且兼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上燥证,治疗时当宜轻宣燥热与凉润肺金并用;而咽喉燥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燥证,每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有关,治宜养阴润肺,金水并调。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但以甘寒或咸寒者为宜。至于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均非燥证所宜。此外,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轻宣外燥

轻宣外燥剂,适用于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凉燥是因深秋气凉,感受凉燥,肺气不宣,津液凝聚不布所致;症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本证性质近于风寒,故有次寒小寒之称;治宜轻宣温润,临证常用杏仁、苏叶等苦辛温润药物为主组方;代表方如杏苏散。温燥是由初秋燥热,或久晴无雨,燥热伤肺,肺失清肃所致,症见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燥或薄黄;治宜清宣润肺,临证常用桑叶、豆豉、杏仁、沙参等辛凉甘润药物为主组方,燥热重者,可酌配石膏、麦冬等甘寒清热润燥之品;代表方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

滋阴润燥剂,适用于脏腑津伤液耗所致的内燥证。症见干咳少痰,咽干鼻燥,口中燥渴,干呕食少,消渴,便秘。常用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等药为主组方,必要时可根据燥热程度酌配甘寒清热泻火之品,燥热耗气而兼气虚者酌配益气药物。代表方如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和百合固金汤。治燥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4首,按功用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1.轻宣外燥  适用于外燥证。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亦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治温燥,但桑杏汤清宣温燥,用于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以身热不甚、干咳少痰、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用于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重证,以身热轻、干咳较频、气逆而喘、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滋阴润燥  适用于内燥证。增液汤增液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主治阳明温病,耗伤津液,液涸肠燥所致的大便秘结,由于本方功擅养阴增液,故又多用治内伤阴虚液亏诸证。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证,同时也可治疗胃阴不足证。益胃汤专于养阴益胃,主治胃阴损伤所致的饥不欲食、口干咽燥等。养阴清肺汤重在养阴清肺,兼解毒利咽,为主治白喉的有效方剂,亦治阴虚燥热所致的咽喉肿痛。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多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痰血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