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汤 《温病条辨》

2019-12-2 13:21|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420| 评论: 0

摘要: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增液润燥。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阳 ...

    [组成]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方解]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两端。若阳邪炽盛之热结实证,则用承气汤急下存阴;若热病阴亏液涸,《温病条辨》所谓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本方所治大便秘结为热病耗损津液,阴亏液涸,不能濡润大肠,无水舟停’’所致。津液亏乏,不能上承,则口渴;舌干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脉沉而无力者,主里主虚之候。治宜增液润燥。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故名之曰增液汤。本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须重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津亏肠燥所致大便秘结之常用方,又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温热病津亏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皮肤干燥综合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附方】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玄参一两(30g麦冬连心,八钱(24g细生地八钱(24g)

大黄三钱(9g)  芒硝一钱五分(4.5g)  水八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主治: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增液汤与增液承气汤均是吴氏治疗温病阴亏,无水舟停不大便的方剂,旨在增水行舟。《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大便不通,若属津液枯竭,水不足以行舟而燥结不下者,可间服增液汤以增其津液;若再不下,是燥结太甚,宜予增液承气汤缓缓服之。故增液汤是以滋润为主,为津液大伤,燥结不甚者设;增液承气汤是润下合方,为津液大伤,燥结已甚者设。缓急有别,临证必须斟酌。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温病条辨》卷2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其人

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瑭《温病条辨》卷2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

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

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

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

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

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

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

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临床报道】

    张氏用增液汤治疗便秘50例,疗效满意。50例中男33例,女17例,病程最长8年,

最短20余天。结果:大便秘结3天之内恢复正常者为显效,有41例;6天内恢复正常者为

有效,有9例。总有效率为100%。本方对热病伤津、口渴舌绛、阴虚为主所致便秘有显著

疗效。[张宝忠.增液汤治疗便秘50例疗效观察。中I医药信息  1987; (1)26l

   【实验研究】

    SD大鼠50只,雄性,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和造模4个组(水对照组、增液口服液

组、高剂量组、口服补盐液组),造模组禁食不禁水,每天灌胃给药液或水各1次,实验开

始第1天和第4天各造模组灌服番泻叶泡剂20gkg,第5天灌服药液或水后2小时,采血测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结果:增液口服液与口服补盐液均能迅速缓解体内缺水而引起的种种不良变化,前者对体内水分的保留略强于后者。[倪峰,等.增液口服液的药效学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5;5(4)2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