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办改字〔2022〕7号)

2022-3-2 22:36| 发布者: 国医正宗| 查看: 1835| 评论: 0|来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摘要: 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充分发挥其生境优势,以中药材生态培育为核心,建设林草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和种植基地,推进药材生产加工及储藏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林草中药材产业体系,形成林 ...


第三章 生态培育

一、培育方式

(一)生态种植。在维护森林、草原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已经郁闭成林的人工林等人为干预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内种植中药材,禁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等可能污损环境或影响药材品质的投入品,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技术,培育绿色优质中药材。

(二)野生抚育。利用存有一定数量野生药用生物种群的原生自然生态群落,在维护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根据药用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生态环境特点,采用科学技术措施对群落进行保护、抚育,使其药用生物种群恢复或壮大,药材产量和品质提高,使其资源量达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水平。确定合理的利用周期、适宜的采收方法和采集强度,生产质量近似于野生的药材。

(三)仿野生栽培。在适于某种目标药材生长的原生或类似环境中,若目标药材较少或没有分布,可以采用适宜方法栽培目标药材,使其生物种群个体数量达到适合规模化生产药材的水平,并模仿野生药材的生长条件进行抚育管理,培育质量近似野生的药材。

二、培育模式

(一)林药混作模式。利用林下或树体及空间资源培植中药材。宜种植具有一定耐阴性的种类,可采用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或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

(二)林药间作模式。利用林下空间间作培植中药材。可用于经济林、用材林,幼林期林地光照充足,适宜间作多种药材,成林后林地光照减弱宜间作具有一定耐阴性的种类,可采用生态种植或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

(三)药草混生模式。在不开垦草原、不破坏原生植被前提下,增补或引种药用植物培育中药材,适于多种中生旱生阳性药用植物种植,可采用仿野生栽培或野生抚育生产技术方式。

(四)药草间作模式。药用植物与牧草等草本植物带状间作种植栽培中药材,适于绝大多数药用植物种类,可采用生态种植或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

(五)药用林木栽培模式。利用林地资源培育乔木、灌木、竹子等药用植物生产药材,药用部件包括根、茎、枝条、树皮、树叶、树脂、花、果实及种子等。可一种单独栽培,也可多种间作种植,可采用乔灌木复层种植,林冠上层为喜光的药用乔木,中下层为耐阴性药用小乔木、灌木或草本。可采用生态种植或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

(六)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利用林木根、茎、枝、叶或废弃木料、树皮等材料培育中药材。适于培育寄生性药用植物、药用菌物或药用动物,可采用仿野生栽培的生产方式。

 

第四章 区域布局

一、区域划分类型

以区域性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条件为基本要素,以林草资源分布及群落特征为重要条件,以区域性社会经济水平和历史形成的药材产区状况为参考要素,兼顾林草管理体系,将全国划分为9个林草中药材生产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林区、长白山林区、三北防风固沙林草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区、黄淮海地区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林区、云贵川地区林草区、岭南地区林区、青藏高原林草区。

二、生产药材种类遴选

按以下原则遴选可生产的药材资源种类:一是选择区域内自然分布的种类,或引种栽培多年且药材质量优良的种类;二是选择市场需求的种类,所选种类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或地方政府颁布标准收载,或被现代本草典籍记载且其药材、提取物或衍生品须有市场流通;三是选择可在林区或草原适度规模化生产的种类;四是优先选择道地药材种类。

(一)可进行生态种植的种类。一是区域内有适合生长的气候、土壤及人工林地、人工草地等资源;二是具有成熟的适度规模化生产技术;三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较大社会需求。

(二)可进行野生抚育的种类。一是区域内有一定野生资源蕴藏量;二是适合进行野生抚育;三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需求。

三)可进行仿野生栽培的种类。一是区域内有自然分布,或具有适合生长的气候、土壤及林草土地资源;二是适合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进行适度规模化生产;三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社会需求。

三、主要生产区布局

(一)大小兴安岭林草中药材生产区 

1.区域自然环境: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和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包括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两个林区。属中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主要为漂灰土(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暗棕色森林土和灰色森林土),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2.主要药材资源:

1)《药典》收载种类:人参、防风、五味子、龙胆(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平贝母、细辛、关黄柏、刺五加、赤芍、黄芩、黄芪(膜荚黄芪)、桔梗、苦参、玉竹、白鲜皮、党参、白薇、威灵仙、苦杏仁、山楂叶、穿山龙、远志、升麻(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紫菀、秦艽、南沙参(轮叶沙参)、白附子、百合、徐长卿、草乌、地榆、天麻、猪苓、绵马贯众(粗茎鳞毛蕨)、槲寄生。

2)其他典籍记载种类:金莲花、返魂草、满山红(兴安杜鹃)、关苍术、缬草(北缬草)、手掌参、龙牙楤木。

3)引种栽培药材:水飞蓟、牛蒡子、雪菊、月见草等。

3.可生态种植药材:人参、平贝母、细辛、龙胆、赤芍、防风、关黄柏、五味子、黄芪、桔梗、黄芩、玉竹、白鲜皮、金莲花、返魂草等。

4.可野生抚育药材:关黄柏、五味子、刺五加、赤芍、玉竹、黄芪、草乌、苦参、穿山龙、升麻、紫菀、白鲜皮、威灵仙、白薇、地榆、山楂叶、绵马贯众、金莲花、返魂草、满山红、关苍术、缬草、龙牙楤木等。

5.可仿野生栽培药材:人参、五味子、关黄柏、刺五加、防风、黄芩、桔梗、白鲜皮、赤芍、黄芪、苦参、玉竹、升麻、威灵仙、白薇、绵马贯众、金莲花、返魂草、手掌参等。

6.生产模式:林下宜采用林药混作模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