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飞滑石十五两(
[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方解]本方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上壅,故口渴、咽颐肿痛;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颐肿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纵观全方,利湿清热,两相兼顾,且以芳香行气悦脾,寓气行则湿化之义;佐以解毒利咽,令湿热疫毒俱去,诸症自除。
本方与三仁汤均为清热利湿之剂,治疗湿热留滞气分之证。三仁汤配伍滑石、通草、竹叶三焦分消,重在祛湿,宣畅气机,故宜于湿多热少,气机阻滞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本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配伍悦脾和中、清热解毒之品,清热利湿并重,兼可化浊解毒,故宜于湿热并重,疫毒上攻之证。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临床应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清泄湿热;咽颐肿甚,可加山豆根、板蓝根等以解毒消肿利咽。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疽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4.使用注意
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则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效秘传》卷1: “时毒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其舌或淡白,或舌心干焦,湿邪犹在气分者,用甘露消毒丹治之。”
2.方论选录
王士雄《温热经纬》卷5:“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临床报道]
徐氏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低热22例,每天1剂,水煎服,14天为1疗程。结果: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徐惠祥.甘露消毒丹治疗乙肝低热22例。新中医 1999;31(7):51)
[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