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通草别名 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 英文名 MEDULLA TETRAPANACIS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 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除去杂质,切厚片。 鉴别 本品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外侧的细胞较小,纹孔明显,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4μm 。 归经 归肺、胃经。 性味 甘、淡,微寒。 注意 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3~5g。 备注 (1)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通草别名 寇脱(《山海经》),离南、活菟、倚商(《尔雅》),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通草(《四川中药志》),通大海、泡通(《贵州民间方药集》),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湖南药物志》)。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秋季采收,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 生境分布 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原形态 通脱木(《本草拾遗》) 灌木,高可达6米。茎木质而不坚,中有白色的髓,幼时呈片状,老则渐次充实,幼枝密被星状毛,或稍具脱落性灰黄色绒毛。叶大、通常聚生于茎的上部.掌状分裂,长可达1米,基部心脏形,叶片5~7裂,裂片达于中部或仅为边裂,头锐尖,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白色星状绒毛;叶柄粗壮,长30~50厘米;托叶2,大形,膜质,披针状凿形,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有柄,多数球状伞形花序排列成大圆锥花丛;苞片披针形;萼不明显;花瓣4,白色,卵形,头锐尖;雄蕊4;花盘微凸;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柱头头状。核果状浆果近球形而扁,外果皮肉质,硬而脆。花期8月。果期9月。 本植物的根(通花根)、花蕾(通花花)、花粉(通脱木花上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 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洁白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 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方通草:呈方形的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丝通草:为不整齐之细长条片。 化学成分 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这种多糖溶于草酸铵溶液)。另含溶于入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炮制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两) 归经 入肺、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小肠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 性味 甘淡,凉。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 ④《纲目》:"甘淡,寒,无毒。" 注意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虚脱人禁用,孕妇人勿服。" ②《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③《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功能主治 泻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①《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②《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 ③《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 ⑤《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