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

2019-12-2 14:39|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478| 评论: 0

摘要: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的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样,“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 ...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的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样,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医方集解》)常见的病证有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痹、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以及痰核、瘰疬等。

    痰病的种类较多,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因此,本章祛痰剂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等五类。

    治疗痰病,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要着眼于杜绝生痰之本。《景岳全书》云:“五脏之病,虽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因此,治痰剂中每多配伍健脾祛湿药,有时酌配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张介宾曾说: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祛痰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诚如庞安常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至于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又常结合软坚散结之法,随其虚实寒热而调之。

    应用祛痰剂时,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同时应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剂,适用于湿痰证。湿痰多由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症见咳吐多量稠痰,痰滑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肢体困重,食少口腻,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配伍健脾祛湿及理气之品,如白术、茯苓及陈皮、枳实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热痰证。热痰多因邪热内盛,灼津为痰;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成。症见咳吐黄痰,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痛,

眩晕,惊痫等。多以胆南星、瓜蒌等清热化痰药为主,配伍理气药如枳实、陈皮等组成方

剂。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

   润燥化痰

    润燥化痰剂,适用于燥痰证。燥痰多由燥邪灼津,炼液为痰所致。症见咳嗽甚或呛咳,

咯痰不爽,或痰粘成块,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鼻干燥,舌干少津,苔干,脉涩等。临

证组成方剂多以润肺化痰药如贝母、瓜蒌等为主,常配伍生津润燥药如天花粉以及宣肺利气

之品如桔梗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贝母瓜蒌散。

     温化寒痰

     温化寒痰剂,适用于寒痰证。寒痰多由阳虚生寒,水湿不运,寒与痰浊凝滞所致。症见咳吐白痰,胸闷脘痞,气喘哮呜,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临征多以温化寒痰药如干姜、细辛、白芥子、半夏等为主组方。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予养亲汤。

    化痰熄风

    化痰熄风剂,适用于内风夹痰证。多因素有痰浊,肝风内动,夹痰上扰所致。症见眩晕头痛,或发癫痫,甚则昏厥,不省人事,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临证组方常以平肝熄风药与化痰药如天麻、半夏、胆南星、僵蚕、竹沥为主,配伍健脾祛湿药如茯苓、白术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祛痰剂共选正方11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

 1.燥湿化痰  二陈汤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为治痰的基础方剂,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证。温胆汤功能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之心烦不眠、呕吐呃逆,以及癫狂等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主治痰停中脘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小陷胸汤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病。滚痰丸善能泻火逐痰,主  治实热老痰所致的惊悸癫狂、怔忡昏迷,以及其他种种怪证。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咯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阳化饮的常用方剂,主治寒饮内停之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之力较胜,兼能消食,多用治痰壅气逆食滞之咳嗽喘逆、食少难消者。

  5.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善治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定痫丸具有涤痰熄风之功,专治风痰夹热所致的痫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