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2019-12-2 14:45|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353| 评论: 0

摘要: 半夏一钱五分(4.5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各3g) 白术三钱(9g) 甘草五分(1.5g)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 ...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4.5g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3g)  白术三钱(9g甘草五分(1.5g)

    [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本方亦系二陈汤加味而成,在原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之白术、平肝熄风之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之剂。

    《医学心悟·头痛》中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较本方多蔓荆子三钱,白术减为一钱,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之证。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4.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心悟》卷4  “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内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有气虚夹痰者,书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上重下轻也,六君子汤主之。亦有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者,六味汤。亦有命门火衰,真阳上泛者,八味汤。此治眩之大法也。

 2.方论选录  冉先德《历代名医良方注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痰浊上扰,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故胸膈痞闷。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晕,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天麻熄风止眩晕,二药合用为主药,以治风痰眩晕头痛;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为辅药;橘红理气化痰,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均为佐使药。诸药相合,方简力宏,共同体现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

 【临床报道】

  孙氏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菖蒲、郁金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眩晕40例(高血压病9例,脑动脉硬化14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1例,颈椎病3例,梅尼埃病3例)味.结果:痊愈19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孙立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40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8(2)19]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