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榆荚仁别名 榆实(《本经》),榆子、榆仁(《食疗本草》)。 出处 《证类本草》 来源 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果实或种子。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翅,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化学成分 果实每百克含水分82克,蛋白质3.8克,脂肪1克,碳水化物8.5克,粗纤维1.3克,灰分3.5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1.4毫克。种子含油量18.1%。 性味 ①《纲目》:"微辛,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杀虫。治妇女白带,小儿疳热羸瘦。 ①《《本草拾遗》:"主妇人带下。和牛肉作羹食之。" ②《医林纂要》:"补肺,止渴,敛心神,杀虫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剂。 复方 治疳热瘦悴有虫:榆仁(去皮)。黄连(去头)各一两。上为细末,用猪胆七个,破开取汁,与二药同和入碗内,甑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数足,研麝香五分,汤浸一宿,蒸饼同和成剂,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榆仁丸)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榆荚仁别名 榆实、榆于、榆仁 出处 出自《证类本草》;1.陶弘景:初生榆荚仁, 以作糜羹,令人多睡。 2.《医林纂要》:榆荚,圆薄如钱,嫩者可食。其杀虫与芜荑同。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果实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翅,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 原形态 落叶乔木,树干端直,高达20m。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浅灰黄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10m,有毛;托叶早落;叶片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2-2.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幼时有短毛,老时仅脉腋有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明显,9-18对。花先叶开放,簇年成聚伞花序,生于去年枝的叶腋;花被针形,4-5裂;雄蕊与花被同数,花药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翅果中央,与缺口相接;果柄长约2mm。花期3-4月,果期4-6月。 性状 性状鉴别 翅果类圆形或倒卵形,直径1.2-1.5cm;先端有缺口,基部有短柄,长约2mm。果翅类圆形而薄,表面光滑,可见放射状脉纹。种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约5mm,位于翅果上部或近上部,与缺口的底缘密接。 化学成分 果实每100g 含水分82g。蛋白质3.8g,脂肪1g,碳水化合物8.5g,粗纤维1.3g。灰分3.5g,钙280mg,磷100mg,铁22mg,硫胺素(thiamine)0.05mg,核黄素(riboflavine)0.1mg,烟酸(nicotinic acid)1.4mg。种子含油量18.1%。 性味 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安神;清热利水,消肿杀虫。主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小儿疳热赢瘦;烫火伤;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治疳热瘦悴有虫: 榆仁(去皮)、黄连(去头)各一两。上为细末,用猪胆七今,破开取汁,与二药同和入碗内,ZHEN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数足,研廓香五分,汤浸一宿,蒸饼同和成剂,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无时。 (《小儿药证直诀》榆仁九)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妇人带下,和牛肉作羹食之。 2.《医林纂要》:补肺,止渴,敛心神。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