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叶藤别名红藤仔、飞扬藤、胱皮藤、红丝线、扛棺回[海南] 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白叶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甘、淡,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肺热咯血,胃出血,毒蛇咬伤,疮毒溃疡,疥疮,跌打刀伤。 用法用量鲜品3~5钱;外用鲜品捣烂外敷。 备注(1)服用本品过量,能产生腹痛等副作用。 (2)海南的扛棺回原植物除白叶藤外,尚有同科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及景天科植物伽蓝菜Kalanchoe laciniata (L.) DC.。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叶藤拼音Bái Yè Ténɡ 别名铁边、蜈蚣草、篱尾蛇、藤羊角扭、母乳藤、对面笑、红藤仔、鸟仔藤、淋汁藤、飞杨藤、牛蹄藤、脱皮藤、扛棺回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白叶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lepis sinensis(Lour.) Merr [Per-gularia s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全株具乳汁;小枝通常红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5-7mm;叶片长圆形,长1.5-6cm,宽0.8-2.5cm,两端圆形,先端具小尖头,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无毛;侧脉每边5-9条。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比叶长;花蕾长圆形,先端尾状渐尖;花萼5裂,内面基部有10个腺体;花冠淡黄色,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比花冠筒长2倍,向右覆盖,先端旋转;副花冠裂片卵圆形,着生于花冠筒内面;花粉器匙形,粘于柱头上;心皮离生,花柱短,柱头宽圆锥状。雄蕊5。蓇葖果长披针形,长达12.5cm,直径0.6-0.8cm。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9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灌林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甘;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血;肺痨咯血;胃出血;痈肿;疮毒;跌打刀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肺热咳血、胃溃疡出血等症;外用治跌打刀伤、疮疥和毒虫、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